科學家猜測遠古時期一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最終形成了月球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報道,太陽系內曾經還有一顆行星,它的名字叫做“忒伊亞”(Theia),科學家推測稱這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才形成現今的月球。目前,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兩個宇宙探測器計劃搜尋忒伊亞的殘骸物質,進而揭示月球的神秘起源之謎。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邁克-凱澤(Mike Kaiser)說:“這是一個假定的行星,我們從未觀測到它的存在,但是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它存在于45億年前,正是它與地球發生碰撞才形成了月球。”
忒伊亞被認為與火星體積十分接近,很早以前它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匯集在一起能夠形成現今的月球,這種推測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愛德華-貝爾布魯諾(Edward Belbruno)和理查德-戈特(Richard Gott)首次構想的。目前,許多研究人員都認為地球曾與較大的星體發生過碰撞,碰撞后所形成的殘骸將合并形成月球,但目前仍不清楚的是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星體是一顆行星,還是小行星或者是彗星。
之前瑞士科學家比較了月球和地球的巖石樣本,他們使用質譜儀法,把樣本經過氬燃燒氣化,高精度地分析樣本里成分的重量。研究結果發現,雖然二者在多數方面極其類似,但月亮巖石樣本的鐵57對鐵54同位素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一點。研究人員稱:“我們惟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它們部分氣化了。”只有“巨大行星相碰撞”理論才可能具有氣化原子所需要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因此,科學家推測遠古時期,一個像火星那么大的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場災難性的碰撞威力巨大,可能是超過使得恐龍滅絕的那次行星碰撞所釋放能量的1億倍,足以融化、氣化地球的相當一部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那顆行星碰撞后所產生的殘骸進入地球軌道,最終合并形成了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