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俞錚 王小田)15位中國大陸、臺灣科學家新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旨在推動發展中國家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水平,促進科技人員之間的合作交流,其成員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19日說,新當選的院士中包括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自臺灣的楊泮池、李德財,均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前身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總部設在意大利里雅斯特,是一個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現有超過900名院士,其中包括至少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該組織一直致力于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研活動,鼓勵對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研究和發展,促進發展中國家科技人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提高發展中國家科學家的科研水平,培養未來一代有前途的科學家,進而推動發展中國家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蓬勃發展。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經費主要來自意大利政府、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捐款。中國政府也多次向該組織捐款。
以下是新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的中國科學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網站對他們的簡介:
1.陳曉亞,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植物次生代謝和棉纖維發育研究,早期曾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對植物倍半萜代謝,尤其是棉花和青蒿萜類生物合成及調控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克隆鑒定了棉酚合成途徑一系列酶和調控因子基因,并將棉花漆酶用于環境修復。通過對棉纖維發育相關轉錄因子的分析,鑒定了調控基因并提出其內含子起重要作用,為揭示棉纖維和植物表皮毛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做出了貢獻。在植物microRNA領域,發現激素和miR160通過生長素應答因子控制根尖頂端細胞分化和根冠形成。
2.孟安明,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脊椎動物胚胎的分子發育生物學。主要利用斑馬魚做模式動物,分離克隆Nodal和FGF等信號通路的新的介導因子和調節因子,結合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技術,研究它們在胚胎發育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利用誘變技術,鑒定影響早期胚胎發育的母源因子。
3.楊煥明,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楊煥明教授一直從事基因組科學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 “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卷”使中國成為這一被稱為“二十世紀登月計劃”的宏偉項目的成員國,得到了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贊揚。楊煥明教授及其團隊(“華大基因”)所承擔的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以及家豬、家雞、家蠶基因組等重大項目使我國的基因組研究得以躋身于世界前沿。2003年,“華大基因”又在水稻基因組完成圖、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繪制以及SARS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研究及建立診斷方法都做出了新的成績。楊煥明教授還特別關注基因組研究的社會影響和基因知識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