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 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
翟志剛成功出艙 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實錄]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中國宇航員首次太空行走[組圖]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帶著夢想起飛[組圖]
中新網9月28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昨日透露,按照計劃,神七飛船今天傍晚5點鐘左右返回,具體時間還會根據運行情況做一些微調。
據悉,與神五、神六返回艙搜救不同,神七任務中,為提高效率,搜救模式將變為空中救治航天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神七主著陸場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北部,副著陸場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南地區,作為主著陸場的備份。目前,“神七”主著陸場回收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如果把遨游天宇的神舟飛船比作一只候鳥的話,那么著陸場便是它完成遷徙之旅返回故里的棲息地,熱情的人們、溫馨的家園隨時等待著它的凱旋。從神舟七號飛船一飛沖天的那一刻,著陸場系統便嚴陣以待。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消息,中國神七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有四大功能:
功能一:測控。測控的目的是測出返回艙的落點,指揮各區域的搜救力量前往搜救。測控有四項功能:一是外測。即測量返回艙返回的軌跡,特別是出黑障后的運動軌跡;二是遙測。主要是了解返回艙運動狀態和艙內環境,以及航天員的身體狀態;三是遙控。由指揮部門給飛船發指令,讓飛船執行一個特定動作,雖然這些指令只有一、二條,但都是至關航天員生命安全關鍵的救命指令;四是實況監視。利用光學設備來拍攝飛船返回艙出黑障以后,以及下降過程中的實況景像,給指揮中心提供決策依據和讓人民看到更直觀的畫面。
功能二:搜救。這是著陸場的主力任務。搜救分正常和應急兩種返回狀態的搜救模式,應急又分為陸上著陸區和海上濺落區。雖然設置了很多的搜救區,但每個搜救區的搜救力量布置都是不一樣的。由于應急返回的概率較小,在搜救力量安排上盡量綜合利用了各劃分區的現有力量。飛船正常返回概率高,所以搜救力量集中布置在主、副著陸場,主、副場力量相比,主著陸場力量比副著陸場強,它們的搜救功能是一樣的,主要依靠直升機、地面車輛進行搜救工作。上升段的海上三個區濺落區,主要靠交通運輸部救撈局的三艘打撈船進行應急搜救。對于國內運行段的三個應急著陸區,主要依靠固定翼飛機、傘兵,以及著陸區附近的直升機、醫院等進行聯合營救;飛船一旦落到國外,設立的7個區牽涉到十幾個國家,搜救工作主要依靠落地所在國的力量,每次任務前,我國外事部門都會按照國際搜救協約規定,提前準備好相關工作,并對有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提高他們搜救和現場處置的能力。
功能三:通信。分天地通信和跨區通信。著陸場天地通信是指返回艙出黑障之后與航天員的通話,由指揮部門和醫監醫保救療醫生通話,指導航天員進行自我處理。跨區通信,是由于著陸場區站的搜救力量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要使它們與北京指揮部保持一定的通信聯系,以便于北京任務聯合指揮所的指令迅速傳達到位,就需要通信來實現。場區內部的通信,重點是在主、副著陸場,由于參試人員來之各單位,隊伍龐大,組織協調聯合部隊來完成搜救任務,就需要內部的通信保障。另外,通信還有傳輸圖像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屏幕看到千里之外的航天員出艙實況。
功能四:氣象保障。一是主著陸場和副著陸場的氣象保障,提前給決策部門提供兩場的氣象條件,為盡早決定采用著陸場提供依據;二是提供一系列的預報天氣測量數據,并傳到北京中心,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著陸場風的分布和運動狀態,來及時修正返回艙開傘點,確保返回艙落到理論落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