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請問一下黃總工程師,剛才您說的醫學檢查,我們前面進行了兩次都是好的,能透露一下醫學檢查是對宇航員有哪些方面的檢查?哪一個是比較重要的,這一次檢查的時候,萬一有問題,要找到什么樣的辦法讓他們出去?
黃偉芬:因為醫學檢查受在軌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像咱們在地面做體檢那么復雜,相對是比較簡單。一些基本的,比如說體溫、血壓,包括心電,我們通過監測都可以看到,這些基本的生理參數通過檢測能夠得到。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航天員自己的主觀感受,還有通過對傳回地面圖象的觀察,包括和他的通話能夠綜合的判斷他的身體狀況。如果他一切都正常沒有什么問題的話,就不會換人也不會終止出艙。
中央電視臺記者:第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宇航員出艙的有兩個任務,一個出艙行走,一個是留守在艙外,航天服是我們自主研制的飛天,還有一個是海鷹,兩個航天服的質量指標最明顯的差異是什么?李老師的問題是輔助衛星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使用期限大概有多久?
黃偉芬:從出艙準備到整個過程中,有兩個航天員穿兩個航天服在軌進行共同的協同來完成這個任務。每個航天員自己的工作事先我們都有分配。主要是一個人來操作,一個人來提示和確認,來協作。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想問兩個航天服在分配上是不是已經定了,比如說飛天在艙內行走,海鷹在艙外,還是隨時可以換的?
黃偉芬:兩個都可以出艙,我們的航天員如果都正常的話,我剛才說了,三名航天員都具備出艙的能力,這兩個航天服都可以出艙,沒有問題。正常情況下我們會有一個事先的安排,哪一套服裝出艙,哪一套是協助;哪個人是出艙,哪個人是協助的。但是具體到了出艙的時候,到底是哪個航天員出艙,要看我們最終出艙前的狀態確認。
中央電視臺記者:兩個航天服有沒有技術上的差異?
黃偉芬:不同的是有差異的。
李雨慶:傍飛衛星不是飛船系統的,它是空間系統的,我們飛船只是給它提供安裝和試放機會,所以關于它具體的性能指標和作用我建議你請他們來回答。
香港亞洲電視臺記者:我們一般很有興趣知道當航天員出艙的時候,他會跟艙內的航天員通訊,但是他會不會直接跟地球指揮中心進行談話,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黃偉芬:航天員在出艙過程中,能夠跟地面的指揮通話,沒有問題。三個航天員之間也可以進行通話。
香港亞洲電視臺記者:會不會艙外的航天員直接向地面報告?
黃偉芬:我想應該可以。
李雨慶:我們現在在軌道艙內也進行了攝像,在軌道艙內、艙外都有攝像機,所以我們可以同時傳出兩個錄像,所以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切換。比如在出艙段,他在外邊的時候,我們很可能用艙外的攝像機來進行畫面的切換。昨天看到他們在組裝的時候,軌道艙艙內的攝象頭和返回艙的攝像機都在工作,可以互換。
新華報社記者:剛才你談到出艙的航天服也是有一個動力系統的,請問現在是否啟用了這個動力系統,這個時間表大概在什么時候可以實現它?
李雨慶:這個問題現在沒有想到,可能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將來我們國家還有航天站,一期、二期等等,我們會根據整個需求來定,需求有了,技術就有了。
香港無線電視記者:我想知道今天選擇在4點半這個時間來出艙,是不是評估過這個時間是最好的?因為在天空的環境上差異有很大,有一些隕石之類的輻射比較高,你們選擇這個時間的考慮是什么?
李雨慶:這個牽扯的面比較大,從整個飛行任務選擇的時機,包括發射窗口,出艙窗口都做了一些考慮。然后對于可能給航天員和飛船帶來危險的空間碎片,發生概率比較小的時間進行篩選。所以在我們飛船和航天服具有一定的保護能力下,這段時間里應該不會發生。
李雨慶:反映的情況和我們基本類似,國外具有動力系統,就是(奧蘭)這個系列。
新華社記者:太空服的輻射很厲害,我們對航天服的材料是如何進行保障的?
黃偉芬:實際上在材料的選擇上是具有防輻射功能的。
新華社記者:就是在材料的選擇上只是防輻射功能碼?
黃偉芬:咱們在做艙外服的時候,選擇這個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艙外輻射的情況,選擇這個材料就是能防輻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