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航天員在水下模擬太空出艙訓練(資料照片)。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即將在太空中進行中國首次出艙行走的神七航天員,在地面上如何進行出艙活動訓練?航天員系統(tǒng)負責人日前向記者介紹了專為神七出艙活動研制的三大關鍵設備:失重水槽、低壓艙以及出艙活動程序訓練器。
“地面上沒有任何設備能夠模擬太空中的一切要素——超重、失重、熱真空等。”航天員系統(tǒng)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說,不同的設備只能為航天員模擬出太空中的某個要素和環(huán)境,因此,神七航天員的出艙活動訓練是分時、分段在不同的訓練設備里完成的。
第一大設備是失重水槽,模擬的是航天員從開艙門準備到返回飛船的艙外活動全程。
航天員中心地面模擬試驗設備研究室主任馬愛軍介紹說,中國的失重水槽是亞洲最大、世界上第三大的模擬失重訓練水槽,整體設計壽命為30年。航天員在這里下水后,通過增減配重使人體的重力和浮力相等,就會產生模擬失重的感覺。
馬愛軍說,在水下體驗失重,也是各國訓練航天員的通行做法。失重飛機所產生的失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重狀態(tài),但時間太短了——飛機每飛一個拋物線,只有15—30秒的失重時間。國外目前的出艙活動長達4—6個小時,失重飛機所提供的時間,根本不足以用來訓練航天員長時間的太空操作。
這是航天員準備進行低壓艙訓練(資料照片)。
第二大設備是艙外航天服實驗艙即低壓艙,用于模擬太空真空環(huán)境。
陳善廣說,神五、神六航天員都是在飛船創(chuàng)造的一個與地面相似的大氣環(huán)境中工作、生活,但神七航天員出艙活動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真空環(huán)境。這對艙外航天服等設備和航天員的身體與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航天員在低壓艙中開展的適應性訓練,主要包括心理訓練、艙外服和相關設備操作訓練以及發(fā)生故障如何處置的應急訓練。同時,艙外航天服研制期間的測試,也是在這里進行的。
第三大設備是出艙活動程序訓練器,用于訓練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與氣閘艙和艙外航天服相關的操作,包括正常和故障模式下的訓練。
據航天訓練模擬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剛介紹,訓練器能夠用常壓環(huán)境模擬出真空環(huán)境中的工作模式,包括航天員上下飄移的空間運動模式。同時,通過“以假亂真”的計算機仿真技術模擬空間設備工作狀態(tài),航天員在這里聽到、看到的一切,跟天上的真實情況是一樣的。
陳善廣說,這三大關鍵設備都是在2008年初投入使用的。從技術和訓練效能來看,設備與國際上基本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