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法師的幫助,媽媽可以到極樂世界了。”在連日的悲傷和期盼后,玉樹縣14歲的藏族少年尼瑪旦周終于實現了心愿。
他流著眼淚告訴記者,有一位從數千公里外的大慶趕來的佛教高僧答應他,要為他超度在地震中遇難的母親。
經過不遺余力的搶險救災,玉樹受災群眾已陸續得到了帳篷、食物和水,但他們悲傷的心靈尚需要慰藉。藏傳佛教教義使他們相信,那些逝去的親人還在天地間某神秘之處,四十九天內應由法師進行超度,才能往生極樂。
玉樹屬藏族聚居的全民信教區,僧尼達2.3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高達百分之七點九,有藏傳佛教寺院192座。地震發生后,來自中國各地不同教派的數千名佛教徒,不遠千里,投身到搶險救災之中。
他們的工作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評價。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1日第二次到災區視察時專門看望了當地僧人代表,他說:“大災面前,廣大僧侶發揚愛國、愛教、愛家鄉的精神,在搶救人員、安撫群眾、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你們表示慰問和感謝。”
在抗震救災進入到災后恢復重建階段之后,僧侶們的作用更多體現在災后心理重建上。記者看到,一位位身著紅袍的藏傳佛教僧侶,手持法器,離開寺廟,來到居民的帳篷里超度逝者,房屋破碎的災區正變為慈悲的海洋。
“我們平時享受信眾的供奉,現在他們需要我們。”玉樹禪古寺成林巴松堪布說,“我們的寺院幾乎全部倒塌了,需要重建,但是我們要先為信眾們蓋起一座心靈上的寺院。”
這支特殊的“心靈救援”隊伍中,還有大批漢傳佛教的僧侶。他們不遠千里、風塵仆仆地趕來,到災區布施、誦經,一身身黃色僧衣顯得格外顯眼。盡管教派不同,語言交流也時有障礙,但當地藏族群眾對他們表示了接納和尊敬。
在結古鎮街頭,記者遇見了33歲的信愿法師。她是一位美麗的女尼,有著恬靜的神情和溫潤的眼神。她剛剛受到河北佛教慈善功德會的召喚,暫停了在斯里蘭卡凱萊尼亞大學的學業,趕來玉樹接替師父的工作。
她的師父是河北佛教慈善功德會的常輝法師,在地震后驅車上千公里,從河北石家莊市來到玉樹,布施了100多頂帳篷和大批食物,最后病倒了。
信愿法師做了師父所未能做的嘗試。作為漢傳佛教的信徒,她穿上了藏傳佛教僧侶的棗紅色僧衣,手持佛珠,一路尋覓著那些盼望超度逝者的受災家庭。“我相信在災難面前,不同的教派都是一家。”
她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4月26日,她搭乘一輛小面包車,從結古鎮前往下拉秀鄉。藏族司機注意到她的佛教徒身份,虔誠地遞上一張身份證,那是他已經遇難的姐姐。
信愿法師當即用藏語念誦了佛經《百字明》,超度這位陌生的藏族女子。司機如獲珍寶,帶著信愿法師一路尋找遇難者的親屬,為他們誦經超度。兩人分別時,藏族司機大哭了一場。
“我感覺到,他在淚水里釋放著對姐姐的思念和悲傷。” 信愿法師說。
除佛法之外,各地佛教徒們帶來的還有醫術。從河北趕來的劉志貴是一位佛教居士,擅長針灸術。他在玉樹孤兒院門前支起帳篷,擺開銀針,請人寫了大幅藏文說明,讓受災群眾來看病。這幾天他的帳篷前總是排著小長隊。
“在災區的經歷,不止是施舍,而且是修行。”信愿法師說,“我認為佛教徒要報答四項恩德——報佛恩、報國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現在是我報眾生恩的時候。” 記者王曉磊、張先國、吳光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