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其破壞能力之大依然讓人記憶猶新。經此一難,氣象因素對于電網系統的重要性才被公眾所關注。
事實上,天氣對電網的影響在電力系統誕生之初就是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電網的設計建設對冰與風尤其敏感。此次冰災暴露出氣象部門和電力部門缺乏有效溝通,氣象信息未能對電力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中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天氣預報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林牧副漁業,而現在我們已經非常重視天氣對交通的影響,民航、鐵路、公路部門都會收到專門為其提供的氣象預警信息。以前凍雨多在小范圍的局部地區,但此次之后,我們會加強對凍雨天氣的研究,并可能為電力系統提供專門預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說。
在可能對電網運行穩定性造成影響的氣象條件中,風、冰與最高最低氣溫為主要因素。其中,風速與溫度的資料獲取基本來自線路架設當地的氣象觀測站。但是,氣象臺沒有覆冰的專門數據——“冰”不是一項獨立的氣象參數。
雖然從去年始,各省級氣象部門在臺風、寒潮、暴雨等自然災害發生前6小時內——從氣象科學角度而言,未來6小時之內的天氣預測才較準確——要向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出預警信息,以便采取應對措施,但這次引發大規模電網癱瘓的凍雨還尚未列入氣象預警的范圍之列。
因為尚無專門的氣象服務,為了獲得所架設電網線路周邊的氣候條件,電力線路設計者會大量走訪沿線的居民,依靠數理統計、走訪和經驗來綜合考慮以設定覆冰負載。
在獲得氣象資料時的另一個困難是:大多數電網走廊要避開人群密集地區,架設在荒無人煙的苦寒之地——那里沒有氣象觀測站。為了解決電網對氣象資料的針對性需求,電網會為當地氣象臺站提供一些資金,請其對覆冰現象進行觀測。另外,各級電網公司也在建設冰風觀測站點。“我們在湖南已經有67個隨線而行、在線監測的冰風觀測點。”國家電網北京電力建設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正介紹說,“除此以外,我們還建設了覆冰觀測站。這是一筆很大的投資,一個冰風觀測點大約需要8萬到10萬元,而一個5年為周期的覆冰觀測站則需要300萬到400萬。”“湖南歷來就是重冰區。覆冰設防標準的平均水平在全國是最高的。”李正說。
緯度相近的四川省南部地區也受到災害嚴重影響,但全省受災程度要比湖南、貴州輕。四川省氣象臺臺長范曉宏說,“每次的冷空氣過程都有一定的范圍,從經度上看,四川比貴州、湖南更靠西側。”四川省四周環山,冷空氣唯有從陜西南部與山西南部間空隙與三峽江谷進入四川地界,卻很難灌滿整個四川盆地,因而缺少凍雨形成的必要條件。
按照線路設計要求,線路覆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下地區稱為一般冰區,20毫米及以上稱為重冰區。全國最低的覆冰設防標準為5毫米,如廣東、海南等,在北京的大部分地區此標準為10毫米,而湖南省的起步值就為15毫米,雪峰山一帶此標準甚至達到30毫米至40毫米。
2005年2月13日到16日,湖南省益陽地區出現凍雨天氣,導致湖南多座電塔倒塌。當時便有電網專家提出應對湖南部分地區電線的最大覆冰厚度進行修改。“那次天氣情況在當時被視為五十年不遇,我走訪了很多七十、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們都說從未見過。”李正說,他當時被調到湖南對此次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那次災害后,我們已經對受災地區電網的覆冰設計進行了一些調整。”
當時根據現場調研做出調整:災害相關地區的每個鐵塔至少增加了25%的縱向不平衡張力;按15毫米覆冰厚度設計的鐵塔將設防標準提高到20毫米;之前只有海拔在400米以上地區的設防標準才達到30毫米到40毫米,現在也將達到此標準的海拔高度降120米左右。
這一天氣紀錄在今年再次被打破,長時間大范圍的凍雨災害天氣幾乎覆蓋了湖南全境,覆冰厚度普遍超過30毫米,局部地區最大覆冰厚度達到80毫米。“以前一說湖南覆冰,第一反應是益陽和婁底地區,此次竟然南下到了郴州地區。郴州地區的覆冰厚度設計為15毫米,已經是留有較大的余地,自然經受不了此次凍雨的考驗。”李正說。
大范圍長時間凍雨使得湖南電網的融冰技術也幾乎失效——普遍推行短路融冰法需要在大范圍電網間調整電流運行路線,若網絡全部結冰則無法施行。
在李正看來湖南220千伏以下電網在短路電流融冰技術上在全國已是領先。但此種融冰方法用在500千伏以上線路上則捉襟見肘,因為若要將500千伏線路上的冰融掉需要1000千伏的輸送負荷,對設備要求非常高,而為500千伏線路配一套直流融冰裝置,費用上億。除此之外的其他多種融冰技術雖然各有千秋,也都不盡完美。
李正認為最好的防冰方式要變被動為主動,除了對防冰涂料進行研究外,更要加強對氣象的關注。“要和氣象部門一起研究其中的規律,這樣的凍雨災害到底是異常還是趨勢?”
氣象部門對凍雨災害的最終分析將直接決定著電網是否要提高設防標準。
設計抗覆冰標準的提高,直接與工程造價相關。例如500千伏線路覆冰厚度由10毫米增加至20毫米、30毫米時,相應的每公里塔耗材量分別變為原10毫米時的2.2倍、3.4倍,而工程造價則變為1.8倍、2.6倍。若安全標準制定過高,會造成財力上的浪費。
國家電網北京設計建設研究院的總工程師楊建平認為,現有設防標準并不算高。電力企業的主管部門之一發改委對建設的限額給出了要求,因此電網設計也按照這一指標,在國家標準下做精細化設計。
由于目前建設輸電線路成本還在上升——征地費用抬高,如在廣東建一條線路的拆遷征地費用遠遠超過本體投資,對線路安全度的設計便被控制,整體電網的抗過載能力也較之減弱。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亦表示:“要深入研究電網設計、建設標準問題。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電網設計建設標準的論證和修訂工作。同時,要結合我國實際,加快研究科技減災等問題,提高電網防災抗災水平。”(沈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