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這次大旱是70年來最嚴重的,預計還要發生嚴重的伏旱
進入6月,盡管這幾天成都天氣涼爽,時有陣雨,但省氣候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的數據卻讓人擔憂,截至7日上午8時,全省仍有93個縣(市)出現夏旱,13個縣(市)達到夏旱預警標準。自去年春天開始的這場連續大旱已肆虐一年多時間,其嚴重程度歷史罕見,目前仍有398萬人飲水困難,500萬畝良田無水栽秧。
旱情 398萬人喝水難500萬畝良田無水栽秧
提起大旱,去年夏天那場有氣象記錄以來范圍最大、損失最重的特大高溫伏旱讓人記憶猶新。事實上,從去年春天開始,四川已出現較為嚴重的春旱,然后才是更為嚴重的夏旱、伏旱。特大伏旱后,龜裂的土地傷痕累累,全都張大著嘴等待雨水的滋潤。在秋天,全省旱情終于得到緩解。但進入冬天后,嚴重的冬干又讓旱情復燃。今年春天,還是旱,到夏天,繼續旱。人們不由得擔心:這樣一直旱下去,怎么得了?
省氣候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的一組數據證實了干旱的破壞性確實不得了:
截至7日8時,全省有93個縣(市)出現夏旱,主要分布在成都、綿陽、德陽、內江、眉山等地。在大旱肆虐下,我省有398萬人飲水困難,也就是說,全省差不多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人為喝不上水而煩惱。飲水都成問題,生產更無從談起。500萬畝良田至今無水栽秧,500萬畝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如果把500萬畝良田換算成成都市區面積,就相當于10個成都市區那么大面積的良田因為缺水而無法耕種。
這樣的連續大旱,歷史罕見。專家翻閱史料后發現,1924年-1925年和1936年-1937年,四川都曾發生過大旱,但自那后的70年里,要數這次連續大旱最為嚴重。
原因 全球變暖大氣候影響了小氣候
境內江河眾多,素有“千河之省”美譽的四川為何連續兩年被旱魔控制?記者為此專訪了省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馬振鋒、高級工程師陳文秀等氣象專家。
專家們表示,今年以來,我省平均降水量偏少程度并不十分嚴重,但由于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有的地方不停下雨,有的地方滴水不進,因此導致了大面積春夏旱的發生。造成旱情嚴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高溫干旱使土壤含水量大幅減少;二是暖冬導致地表水分蒸發加劇;三是江河來水、工程蓄水較常年嚴重偏少;四是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偏多進一步加劇了旱情。這幾種原因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疊加造成連鎖反應,使得去年的旱情一直持續到今年。
專家認為,四川的連續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具體體現。去年來,我省氣溫變化情況與全國基本一致,而我國氣溫變化與全球平均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近100年增暖的幅度達到0.74℃,這說明四川天氣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密切相關。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不是四川、重慶特有的地區現象,而是一個更廣范圍的全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溫室氣體增加導致的全球變暖。
專家解釋說,我省連續干旱和三峽沒有直接關系:三峽水庫目前的蓄水面積和蒸發量在全球氣候系統中只是極為弱小的因子。從研究來看,三峽工程只對附近小氣候有些影響,不可能對上游大氣環流變異有影響,因此對四川盆地旱澇沒有直接的聯系。
形勢 嚴峻還可能發生嚴重伏旱
旱情到底還會持續多久?專家介紹,今年的旱情是在去年較為嚴重的春夏旱、特大高溫伏旱和今年明顯冬干后發生的,水資源極其短缺、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土壤底墑明顯不足。因此,今年干旱的危害明顯重于常年。特別是盆地丘陵地區歷來是干旱的高發區,這些地方水利設施較為薄弱,灌溉條件較差,干旱的影響更為嚴重。這樣嚴重的干旱要想得到根本緩解還需要一些時日。
據預計,繼夏旱后,我省可能還會發生伏旱。如果降水繼續分布嚴重不均,伏旱可能還仍很嚴重。(姜永育呂守奇 記者李欣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