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我們住房自有率就是比西方高
新京報:你提到中國消滅赤貧,但是很多人會覺得中國中等收入人群太少,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張維為:要看你怎么界定,過去30年,中國人財富增加最快。印度稱自己有3億中產。我去印度3次,我直覺觀察,他們的中產不到中國三分之一。我問印度學者,為什么說他們有3億中產,他們說是用世界銀行一位學者的標準,即每天收入2美元到12美元,就脫貧了。如果用這個標準,中國中產要有8億人。那么我自己想用一個什么標準衡量中產呢?如果用一個全世界都適用的經濟標準,我想大概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和一套住房,包括房奴。西方國家買房子都要貸款,大家都是房奴。從這個角度看就不得了啊,在發達國家絕大部分人一輩子最大財富就是一套產權房。中國城鎮住房自有率是89%,瑞士是36%。我看電視劇《蝸居》,大家都說買不起房,那句經典臺詞是“我們倆加在一起都快70,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說不到35歲就有自己的產權房,這種話哪個發達國家敢說。
新京報:但是現在中國買房是要靠父母資助的。
張維為:這也是一個特點,我們不要把這個作為一個壞事情,要作為一個正常事情。中國文化不是以個人為起點,而是以家庭為起點,不要用西方概念來套,父母出錢,孩子還會以某種渠道回饋父母。沒必要按照西方標準,我們住房自有率就是比西方高嘛。
新京報:你也提到中國大家有錢還是更愿意買房,不愿意消費,這說明大家對未來預期不樂觀?
張維為:正好相反,人們愿意在一個地方買房子就說明對這個地方有信心,房產投資是大投資。但是我們有世界上最強的置業文化,背后是文明延續,我們是農耕文明發展過來的,對土地和住房比較眷戀,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