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公共外交論壇開幕 探討如何向世界闡釋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網 王銳
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國際論壇(2010)暨第三屆外交官論壇今天上午在北京開幕,探討如何在公共外交的層面向世界人民闡釋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開放的中國、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一個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肇星,全國政協外事委員主任委員趙啟正,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等人參加了開幕式。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以下是鄭萬通的講話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很高興應邀參加本次公共外交國際論壇,在這里,我謹向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界嘉賓和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當今的中國,正處在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外交的概念和范疇也不斷深化和拓展,中國外交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肩負著新的時代使命。
去年7月,胡錦濤主席在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提出,要“不斷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國在政治上更有影響力,經濟上更有競爭力,形象上更有親和力,道義上更有感召力”。他還特別強調,“要加強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扎實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當前,向世界說明中國,幫助國外公眾理解真實的中國,已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重要任務。
人民政協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豐富的政治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在公共外交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民政協融官方外交和民間外交于一體,集政治精英和社會精英于一身,是我國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長期在統戰政協系統工作,對外交工作不熟悉,但對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卻有著切身的體驗。
人民政協從一登上外交舞臺,就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就具有濃厚的公共外交色彩。1993年八屆政協的第一年,我時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隨同當時的李瑞環主席訪問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以全國政協主席的身份出訪。這次訪問不僅已成為全國政協開展對外交往活動的起點,也可以稱作人民政協公共外交活動的起點。此后,以這種模式為基礎,全國政協各個層面的對外交往全面展開,十分活躍。第九屆、十屆政協十年前,我陪同李瑞環主席、賈慶林主席先后出訪60多個國家,在這一過程中,我親眼見證并深刻感受到人民政協開展公共外交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取得的巨大成績。每次訪問,政協領導人都生動地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同各類組織、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交往。
在此期間,人民政協還搭建了三個重要的公共外交平臺。第一個平臺是1994年成立的“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先后加入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亞洲宗教和平會議,多次組織中國五大宗教團體代表人物聯合出訪,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宗教界團結和諧的盛況。第二個平臺是1996年開始舉辦的“21世紀論壇”。第三個平臺2001年成立的“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這三大平臺與全國政協領導人及政協系統各個層面的對外交往活動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人民政協多邊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良好態勢和生動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向世界傳遞和宣誓了這樣一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則:比如,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比如,以和為貴;比如,求同存異;比如,協商民主。人民政協亦官亦民這種富有個性的交往方式,形成了很好的外交效應,也為我國的整體外交作了很好的詮釋和補充。
如今,公共外交已成為人民政協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賈慶林主席在今年所做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出要加強人民政協的公共外交工作。本屆政協外事委員會,在一大批資深外交家和熱心外交事業的政協委員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推動我國的公共外交事業,主動作為,成效顯著,不僅專門成立了公共外交小組,還策劃出版了《公共外交季刊》,為我國公共外交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中國公共外交事業成績斐然,顯著提升了國家軟實力、改善了國家形象。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海外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的廣泛設立,成為突出的亮點。同時我們也感到,中國的公共外交事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尚不成熟,實踐還很有限,基礎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大的氣候,沒有產生整體性的影響力。令人欣喜的是,近一兩兩年,公共外交在眾多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動下,已逐漸成為一個熱門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公共外交正從分散的實踐,轉變為理性的思考;正從個別的行為,轉變為整體的規范;正從一個部門、一個群體的意識和作為,轉變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國家的方針。我贊同趙啟正同志的判斷:改革開放三十年后,開拓公共外交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比產選擇,中國進入了公共外交時代。
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是公認的“外交官搖籃”,為共和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北外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家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我認為,這是在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趨勢,深入挖掘自身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為中國外交事業做出的又一開創性貢獻,也是中國公共外交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公共外交研究前景廣闊、任重道遠,希望這一平臺能夠廣泛凝聚力量、充分整合資源,為公共外交提供新視角、新思路、新方法,為增強我國在世界公共外交領域的影響力,提高我們在話題設置、危機處理等方面的綜合應對能力提供智力支撐。公共外交研究既要著眼當前,研究如何更好地幫助國外公眾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也要著眼未來,從前瞻性、戰略性的角度,研究如何向世界描繪一個“未來的中國”。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