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齊云說,許多國家都在實行“現收現付”的養老制度,如英國、澳大利亞采取政府稅收全額負擔的方式,瑞典采取名義賬戶的方式。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曾表示,把賬做實和將來“認賬”雖是兩件不同的事,但效果是一樣的,即居民不用擔心賬戶里的錢是否存在,只要退休時可以正常領取養老金就行。
但也有部分群眾對此表示擔心。在山東濟南一家銀行工作的李陽說,養老金賬戶里的錢最好還是別作他用,如果現在用了,相當于把后人的錢提前拿來花了,不保險。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張曉巍介紹,一些老工業基地如濟南、青島等地老齡化趨勢已特別嚴重,將來支付壓力肯定會增大。據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統計,山東將比全國提前5年結束人口紅利期,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39.49%。李陽說:“如果10個人里有3個老人,3個小孩,剩下4個工作的人養這么多人,壓力肯定會很大。”
不僅是山東,全國也是如此。據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的統計,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2.79%,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7%,2050年將超過30%。有專家預計,如果不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在未來30年時間里,我國城市養老金“空賬”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
李愛說,隨著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將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可有效避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張曉巍認為,如果賬戶做實,便有資金進行投資以“保值增值”,賬戶空轉不利于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
賬戶做實后資金如何“管”成難題
一些專家認為,個人賬戶如果做實,將面臨如何保證資金不被非法挪用及“保值增值”的問題,如果社保基金收益“連CPI都跑不贏,那對國家及群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