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得到陽山縣國土局局長唐存偉的證實。唐存偉說,我們從征地到“三通一平”,每畝成本價18萬元,賣給開發商每畝12萬元,“我們是虧本的”。但他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筑巢引鳳,利用大開發商的名牌效應。
村民們紛紛說,陽山是廣東省著名的貧困縣,財政相當困難,倒貼錢賣地給開發商,如此行為,動機令人懷疑。
近年來,經濟的日益發展導致城市用地緊張,土地已經變成了稀缺資源,伴隨著土地糾紛“釘子戶”屢見不鮮,形成了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有關專家認為,粗暴的征地拆遷方式引發干群關系緊張,征地不能靠強制手段解決,應該充分考量老百姓利益,用市場化的補償方式平衡各方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陳舒分析,目前的征拆工作中,常常出現開發商每畝補償30萬,可往往到業主手中只有兩三萬元,大量資金在中間環節被層層盤剝殆盡,導致了業主因不滿補償采取各種激進手段維權。
陳舒認為,征拆工作應減少中間環節,賬目做到公開化和透明化。例如讓開發商直接與被征戶協商好補償價格,并直接把補償費用打入業主賬戶,減少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介入。
日前,深圳最大舊改項目深圳大沖舊村改造項目的簽約啟動,村民可以選擇物業補償、現金補償、物業加現金等三種補償模式。物業補償是按建筑面積實現1∶1的補償,貨幣補償是每平方米1.1萬元。原村民因為舊村拆遷改造,將出現數個千萬乃至億萬富翁。這一高投入的拆遷補償模式被譽為“深圳模式”,補償價格“隨行就市”讓市場說話。
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女律師協會會長張麗杰認為,深圳的拆遷是以市場化、高投入的方式實現工程順利推進,它首先是依法進行的拆遷改造,更重要的是,它用高投入換得民心,體現了政府對百姓的讓步,把真正的政策給到百姓。
張麗杰認為,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征地不可避免,但并不意味一定會造成沖突。市場化的拆遷補償至少使得各方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協調保障,改變了以往為牟取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而采取剪刀差的行為,應該是未來中國在征地拆遷中值得推行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