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汕尾海關查獲的一車走私舊服裝。記者 賀林平攝
核心提示
“洋垃圾”,在碣石這個粵東海邊鄉鎮多年來屢禁不止。針對“洋垃圾”展開的多次打擊行動,沒讓這個“毒瘤”徹底絕跡,反而形成了更專業、更隱蔽、更大規模的非法經營利益鏈。
當地的“洋垃圾”非法經營活動是怎樣形成的?如何才能將“洋垃圾”斬草除根?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10月25日,廣東省政府決定在陸豐市碣石鎮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整治非法經營走私“洋垃圾”舊服裝專項行動。
行動內容包括集中清理整治、繼續嚴打海上偷運、開展面上查堵、擴線深挖團伙和加大宣傳力度等;同時要求汕尾市人民政府立即組織協調本市監察、公安、工商、海關等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組進駐陸豐市,指導督促當地政府集中清理整治非法經營“洋垃圾”舊服裝市場和各類地下交易窩點。
803家店鋪參與經營
舊服裝從境外收集,在碣石加工翻新后販賣到四川、湖南等地
走在碣石鎮三家村的土路上,地上東一件、西一件地散落著舊衣服,被車輪軋得緊緊的,貼實在土里。
據知情人透露,這些舊服裝都是成捆成捆運送進來的,一大車30噸,成本只有三四萬元。
這些貨到碣石后,被當地多家經營戶分頭吃進,其中相當部分無法利用;而可用的,經過清洗或簡單翻新后,以幾元到十幾元不等的價格,批發給外地來的采購商。
專家介紹,這些衛生狀況極差的散發著惡臭味的舊服裝經過簡單加工就進入市場銷售,攜帶的細菌和病毒對人身體健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危害;同時,成本低廉的舊服裝進入市場,必然擾亂正常的行業生產經營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