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的老婆都是這么過的,不信你隨便打聽”
在老梁和老馬這個行當中,前幾年一直活躍著一個女人。她來去不定,不像老梁老馬有自己固定的地盤。
關于這個女人,老梁和老馬知道的都不多。他們只知道這個女人叫夏桂英,河北人。丈夫早年到山西下煤窯。一次煤礦事故中,她的丈夫遇難了,夏桂英就成了寡婦。后來,她就干起了給遇難礦工穿衣服的活兒。
在給遇難礦工穿衣服的時候,她本人穿得也稀奇古怪,因此得了一個“夏老仙”的稱號。
五六年前,老梁曾見過夏桂英一次。那時她40歲出頭,人長得有模有樣。要不是親眼所見,老梁是不會把她和斂尸工這個行當聯系在一起的。
在老梁和老馬看來,這個夏老仙有點神,她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煤礦的事故現場。她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是她和另外幾個人,處理了幾十具遺體。
有媒體記者曾用溫情的筆調寫過她:“夏老仙覺得礦工的尸體非常好看;她在月光下處理尸體,并不覺得辛苦,反而經常會想起和丈夫在一起的往事。”
自老梁那次碰見夏老仙后,老梁和老馬就再沒有聽到過這個女人的事。他們聯系了很多人,最終都沒找到她。老梁判斷她可能回了河北老家。
老梁很同情這個寡婦:“沒奈何了,一個女人家才會干這個。”
這片龐大的煤田,不僅奪去過許多礦工的生命,也讓無數女人成為生活無著的寡婦。做斂尸工多年,老梁見過不少寡婦。他見過的每一個寡婦,他都能講出一段辛酸故事。
他至今記得一個寡婦,30多歲,四川人,有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在附近村莊租房子住。她的丈夫在煤礦遇難后,是老梁給他修飾的遺體。最后煤礦給了她3萬元補償。當老梁再次碰到她的時候,簡直有點吃驚了。她正在一個煤礦上干雜工,渾身上下黑乎乎的,和那些煤礦工人沒什么兩樣。她告訴他,四川老家沒人了,她回去也不知道怎么生活。煤礦補償的3萬元,她不敢花,得給孩子留著念書用。至于這個女人后來的命運,他就不知道了。
“井下隨時都有危險,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下坑的活兒,就是有今天沒明天。”老梁不緊不慢地說。
一旁的妻子插嘴說:“我不也差點成了寡婦。”
在老梁還是礦工的時候,每次下井前,他都會讓妻子給他做好吃的。老梁的妻子,自嫁給老梁后,就開始學著孵小雞。那些小雞,她很少外賣。長大一些,它們就成了老梁每次下井前打的“牙祭”。盡管現在他已經不下井了,但她還是養了很多小雞。隔三岔五,她就給老梁做小雞燉蘑菇。
以前每次老梁下井,做鄉村醫生的妻子就開始走神。常常是和病人說著說著話,她就想起老梁了。病人提醒,她才回過神來。因為惦記老梁的安危,很多次,她都忘記給正在上學的女兒做飯。
她會掐著表算計著老梁回來的時間。一旦老梁沒在預計的時間內出現,她就開始給老梁打電話。那個時候,她謝絕一切病人。直到老梁的聲音傳到她耳朵里,她才放心。
老梁上夜班時,她會經常半夜醒來,等著老梁回來。
要是聽說有煤礦出事,她會立即趕到老梁上班的那個煤礦,核實一下老梁的安危。
老梁被礦車撞傷腰后,有一年多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沒日沒夜地守在他身邊。
“我都成殘廢了,你還年輕,嫁人吧。”老梁勸她說。
“殘廢不怕,只要你活著,就像個家。”她回答。
直到老梁從礦上辭了職,她的生活才正常起來。
“礦工的老婆都是這么過的,不信你隨便打聽。”老梁的妻子說。
“煤礦不再需要我們了”
尸體防腐劑的小廣告到處都是,上面留有老梁的座機號碼。有紙質的,也有用漆寫在墻上、電線桿上的。
平日里,他就守在家中,等著電話打來。近幾年,老梁的生意蕭條了,三五天才會有一單給尋常死者打防腐劑的生意,和10年前一天一單甚至數單生意的時光根本沒法比,盡管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只有他一個人有防腐劑的配方,“整個晉城也沒幾家”。
村里的大部分人住上了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老梁的房子依舊是老房子。他的妻子依舊喜歡孵小雞。他養的那條黑色小狗老是追趕剛孵出的小雞,他就一直用棍子趕它。偶爾,他也會喝斥它一兩句。
防腐劑就放在雞窩下。有生意的時候,他帶上防腐劑,背上人造革挎包,戴上墨鏡,跨上摩托車就出發了。那輛很有些年頭的嘉陵摩托車就停放在屋子外,用一塊油布遮蓋著。雖然他家沒有圍墻,也從來沒有人打他那輛舊摩托車的主意。摩托車離合器不太好用了,經常掛不上擋。
他家周邊的那些煤礦還在如火如荼地開著。可是4年多了,他沒有接過一單煤礦的生意。要知道,前些年,老梁根本不用打廣告,自然就會有煤礦的人找上門來。
老梁心里明白,煤礦的安全系數一直在提高:先是坑木支頂,后來發展到液壓柱支頂,最后是工作面上全部打上液壓頂。他還清楚,一些小煤礦其實私下里并不這樣做,死人的事還是會經常發生的。
前段時間,當地有個煤礦發生礦難,老梁和老馬了解到,遇難礦工還不少,可他們都沒有被通知。幾天后,老馬是被一個死者家屬叫去的,要他到河南焦作去把死者的遺體取回來。他們的雇主,已經從煤礦負責人變成了遇難礦工家屬。當地煤礦不再用老梁和老馬這些職業的煤礦斂尸工了。
這一次的轉變,老梁知道原因:煤礦把尸體轉移到外地,就可以制造出當地沒出事或事態并不嚴重的假相。
轉移遇難礦工遺體到外地的做法,在這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沁水一帶遇難礦工的遺體,通常被分散轉移到河南焦作、濟源,以及山西的晉城、長治一帶。自有那兒的人,為死者化妝穿衣。
三三兩兩的外地礦工到他家竄門的熱鬧場景也不見了。在那3間土坯房內,無論快樂的和沉痛的話題,都曾讓老梁這個外地人感覺到親切。但近幾年,當地的小煤礦很少雇用外地人了,那支龐大的討生活隊伍陸續散了。一些人是自己離開的,而另一些人,則是變成骨灰,讓別人帶走的。
年代越往前,礦工的命越不值錢。早先死一個人賠幾千塊錢。再后來一些日子,可以拿到幾萬元賠償金。如今,行情上漲到了百萬元。不過,大部分死在這里的外地礦工并沒有趕上這個好時光,他們大多被廉價地打發了。
留在此地的,只剩下老梁和老馬們記憶中的一些故事。
偶爾,那些前來討生活的新人跟老梁套近乎的時候,老梁會選擇性地給他們講一些。也只是偶爾,那個20歲的漂亮河南小伙兒還會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老梁沒那份閑心講故事了。他的3個女兒中,除大女兒在幫著妻子料理診所外,其余兩個女兒在上學,正是他花錢的時候,他得想辦法賺錢。
老梁和老馬也好長時間沒見面了。他們曾是多年的搭檔,共同見證過那些悲慘的場面。現在生意沒得做,搭檔也散伙了。
甚至,就連山西“煤老板”,或許也將成為歷史。消息早就傳出來,這個產煤大省要對全省的煤礦進行重組,多數小煤礦要關閉,或者被大煤礦兼并。老梁琢磨著,像他這樣的煤礦斂尸工,到時恐怕就更沒市場了。
“煤礦不再需要我們了。”這個中年男人還是憨笑著。
他抓起一把小米撒在地上,“咕咕咕”叫著,幾只小雞應聲跑了過來。(記者 郭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