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梵巴語傳承者懷念恩師
昨天下午4點,吊唁的隊伍里出現了一支很特別的隊伍。隊伍的最前面,是十來名白發蒼蒼的老人,而隊伍的后面,是幾名正在讀書的北大學生。
張保勝老人告訴記者,他是1960年入學的東語系學生,這次來的老人都是和他同一屆的東語系學生。在這十多人中,包括張保勝在內的4人是梵巴語專業,也就是季老的嫡傳弟子。他們這一屆是季老在解放后招收的第一屆梵巴語專業學生,當時共有17人,季老親自給他們上了5年課。如今,這十多個人有的已經離世,有的已經轉行,剩下繼續研究梵巴語的寥寥無幾。
排在隊伍后面的學生是梵巴語今后的希望。梵巴語教研室教授段晴告訴記者,目前北大有三名梵巴語的研究生,而本科生今年剛剛畢業。段晴說,梵巴語永遠不會是一門顯學,它永遠是一門象牙塔的學問。它很難,要求學的人聰明而且要耐守清高。
季老有雅號“三必先生”
北京大學社科部部長程郁綴昨天也排著長隊祭奠季老。他告訴記者,季老曾經被同事封了個雅號叫“三必先生”。當時他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但是文科工作會議他是每回必到、每回必發言,而且每次發言都有新意。他曾主張中國的文化已經“拿來”很多,是要“送”出去了,這個理念和如今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方針是一致的。
另外,季老一直反對對文科采取量化考核的辦法,他認為應該注重質量。如今北大文科建設也正在沿著這個思路進行改革,已經在中文系等院系中試點用代表作制度取代過去的論文篇數的考核,提出“精品意識”。
程郁綴表示,雖然季老離開,但是國學將繼續搞下去,并且將以季老為榜樣,把國學繼續光大。
季老自傳挽救女孩生命
一名戴著眼鏡、二十多歲的女孩在離開靈堂后抱著季老的書哭得不能自已。這名叫李飚的女孩告訴記者,自己是名佛教徒,在兩年前已經皈依,本來遇到生老病死不應該哭泣,可是她實在無法控制。她雖然從來沒有見過季老,但卻一直認為和他“神交”,“其實季老可以算是我的救命恩人。”
原來,李飚在一年前因為失戀,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一度想自殺。當時她看了季老的《我這一生》這本季老的傳記,才知道季老在“文革”期間也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是后來能夠勇敢面對。季老的經歷給了她很大的啟發,陪伴她走出了低谷。所以她昨天特地帶著這本書,來感謝和懷念季老。(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周逸梅卜昌偉王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