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披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擬定了《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并將“兩個辦法”的主要政策措施向社會公布,廣泛征求意見。(資料圖片)中新社發 井韋 攝
2008年12月,備受矚目的《社會保險法》二審草案浮出水面,提出逐步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目標。2009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能走多遠?為此,本報記者對社保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鄭秉文進行了專訪。
2009年是完善社保體系的絕好機會
記者:金融危機能否成為社保改革的驅動?
鄭秉文:此次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不單是挑戰,對于中國社保制度來講,也充滿了機遇。社保制度分為“繳費型的社會保險”和“非繳費型的社會保障”制度,前者的融資方式主要是由參保人的繳費形成,后者主要是來自一般稅收的各級財政轉移支付。社保制度不僅是社會政策和社會問題,而且還是一個經濟政策和經濟問題,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后勁和長效機制問題。從這個層次來看,2009年是完善社保體系的一個絕好機會。
記者:面對機會,著力點在哪兒?
鄭秉文:社會保險制度應重在制度建設和制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在增設項目和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并非簡單地向財政要錢,而是要改革投資制度以提高其收益率,盡快提高統籌層次,解決社保關系轉續,完善社?;鹬卫斫Y構等。另外,要處理好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和財政投入的關系,保險制度的待遇水平要基本能夠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掛鉤或指數化。比如,可以考慮把現在簡單型的統賬結合改為混合型的統賬結合,將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統統劃入個人賬戶,多繳多得,在賬戶積累與未來待遇之間建立密切聯系。對個人而言,賬戶內的單位繳費相當于對自己繳費給予的高額儲蓄利息,形成強大的激勵機制。
非繳費型保障制度將實現兩個突破
記者:在中央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的驅動下,社保能否實現新的突破?
鄭秉文:能。來自于財政轉移支付的非繳費型保障制度至少會有兩個突破。一個是加大低保投入力度,完善低保制度。無論在支出水平上,還是在受益人口的覆蓋比例上,雖然我國依然處于中低收入國家行列,但仍有很大的制度擴展空間。要集中財力,逐漸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根據財力和形勢適時增設一些必要的社會救助項目。同時,加快《社會救助法》的立法進程,以立法的形式確保財政投入的規范性和規模。第二個突破是目前可以研究建立非家計調查型的養老補貼制度(可稱國民年金制度或零支柱),比如說65歲,公民到了這個年齡的就可以獲得一份。
記者:制定全國范圍的養老補貼制度對經濟增長會起到什么作用?
鄭秉文:至少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立竿見影,反映迅速,補貼的轉移支付馬上就可轉化為當期消費基金。二是這個制度可以為城鄉居民設立消費信心的底線。全國范圍內的養老補貼可為拉動內需做出一定貢獻,估計會有一個百分點的GDP貢獻。
社保有望覆蓋農村居民和農民工
記者:2009年,社保改革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鄭秉文:社保覆蓋面的擴大是最有希望實現的,我國城鄉社保體系不健全,覆蓋范圍狹小,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消費需求的增長具有局限性。雖然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五險制度覆蓋面近幾年來擴大速度較快,總體來看仍然十分狹窄。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目前參保人員只占全國就業人員即應保人口的35%左右,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左右,其中韓國占59%。發達國家參保人員占總人口比例一般在50%以上,韓國2005年是36%,而我國僅占21%。千方百計擴大社保覆蓋范圍是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社保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農民工養老制度、農村新型養老制度將會在2009年出臺,這樣就把一直缺漏的農村居民和農民工都覆蓋了。這些年來,由于存在城鎮企業和機關事業兩種大的退休制度,待遇差距問題已經成為社會詬病的一個大問題,如果農民、農村、公務員群體單列繼續下去,最后只能是拉高取齊,由財政進行補貼,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借鑒法國碎片化的教訓、美國統一社保制度逐漸完善的經驗,我們可以對已經有著十幾年歷史的城鎮保險制度進行改造,讓它覆蓋全民,而不是繼續出臺新的關于單個群體的制度。(尹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