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女留精神而不留錢財
廣州日報:如何教育好子女也是富人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大問題,不給兒女留財產是不少成功人士的一種做法?
王志綱: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但我看到過富過三代的人。舉一個例子,林則徐有一個家訓:子孫若如我,要錢干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不給兒女留財產。
那留什么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留一種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家風和良好的道德觀。所以林則徐的家族一直是代代相傳,包括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中國駐聯合國的大使凌青就是林則徐的玄孫。
曾國藩也是這樣,他教導子女: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商人富人有了錢以后,到底是給兒女留錢財,還是留精神財富?其實,精神財富是能力、本領和道德操守。這些比錢還好用,因為這是孵化器,不僅能生出錢財,而且能薪火相傳。如果富人只留錢財給子女,沒有精神財富,反而把子女毀掉了。
老板們能率先覺悟起來捐善款,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恩澤后人的大好事。
廣州日報:你對廣東人的善舉有什么期待?
王志綱:值此中華民族遇到了大地震災難之后,值此中國人捐出了善款泉水般涌出來到了歷史的轉折點,又值此中國面對金融危機,需要大家同仇敵愾。我覺得這個時候廣州日報和廣州市慈善會去年底舉辦的“仁商”活動是有戰略意義的。
沒有剩余財富是談不上積善積德的,廣東作為先富起來的地區,在這個方面廣東最具備這種條件。在仁商、善款方面,廣東真正是走在全國前面的,而且能走出一條新的路子。這可以是廣東再次領先全國的一個值得突破的地方。在這方面也對我們的商人提出很多的要求。(何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