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北京,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除了賽場上一幕幕令人難忘的鏡頭,還有一直在奧運中流淌著的濃墨重彩。梅蘭竹菊的風雅、漢隸魏碑的氣度讓傳統文化在主新聞中心里彌漫張揚;而水立方內恬靜淡泊的裝飾,彰顯出一派柔美的溫情……
很少有人知道,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涂上“彩妝”的,居然來自于一群山東漢子。
他們承擔了主新聞中心和奧林匹克中心區的五座場館的景觀深化設計任務。從設計到安裝再到維護,無不凝聚著山東人的心血。
馮剛,濟南人,現任中國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藝大成文化有限公司聯合體奧運項目部的設計總監。主持了北京奧運主新聞中心、國家體育館、“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射箭場、網球中心共六大場館的景觀設計。
張康,濟南人,現任濟南展示達廣告公司總經理。他率領50余名工人,完成了上述六所場館的景觀制作、安裝和維護任務。
受命于壓力之下
奧林匹克中心區內二樓一間狹小的辦公室,是馮剛的“蝸居”之地。從奧運會開幕之前,他便與六個場館的主設計師在這里工作,沒有休過一天假。“這種生活狀態,從半年前就開始了,早就習慣了。”
馮剛曾經是山東理工大學的藝術設計教師,后來應邀來到北京,供職于中藝公司。2008年初,奧組委向社會競標北京奧運的景觀服務商,馮剛及他的設計團隊策劃的兩個方案,得到了奧組委的認可。他們從全國55個公司中殺出重圍,成為北京奧運七家景觀服務商之一。而他們的任務看上去更重一點,包括北京奧運的“窗口”主新聞中心以及夢幻建筑“水立方”這些奧林匹克中心區場館。
得知競標成功之后,馮剛的心情非常興奮,同時又背上了很大的壓力。“北京奧運會的偉大意義自然不必多說,光是工程量就太大了,六個場館中最少的也有6000平方米以上的景觀需要設計,還有無數繁雜的細節處理,色彩搭配……總之,這是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艱巨任務,任何一個紕漏,都會讓奧運的精彩打折扣。”
然而,時間根本沒有留給他太多悵惘猶豫的機會。4月10日至11日,北京奧組委給七家服務商做了專項培訓,11日下午,馮剛及他的設計團隊就來到了現場,進行實地踏勘。任務已經迫在眉睫,怎么辦?一個字——“干”!
他們也在“備戰奧運”
第一次踏勘現場,馮剛發現自己的任務比想象中更困難。雖然場館的主體建筑已經建成,但是很多地方都裸露著鋼筋混凝土墻壁,暗色的墻壁頂棚,顯得沉悶呆板,需要設計裝飾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并且,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很多都是前所未見的新時代建筑,為這樣的新型場館做裝飾,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馮剛手中唯一的資本,便是自己。他從20歲就開始從事藝術設計,迄今已經整整打拼了18年,經驗非常豐富。而且他手下有接近30人的設計團隊,團隊的設計主力大部分都是他當年的同學和學生,全部來自山東,他們是:傅麗妲(山東濟南人),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形象景觀主設計師,畢業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鐘海濤(山東青州人),設計副總監(兼主新聞中心形象景觀主設計師),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現于中央美術學院深造。于林(山東濰坊人),國家游泳中心形象景觀主設計師,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王正凱(山東臨淄人),國家體育館形象景觀主設計師,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周艷玲(山東青州人),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形象景觀主設計師,畢業于湖北武漢科技學院。大家合作多年,稍微一溝通便可以心領神會。于是,以馮剛為總監,整個團隊開足馬力,日夜不停地工作起來。
他們確定了“服從整體,節點跳躍”的設計理念。 “景觀設計如給一個人化妝,高明的化妝師會突出這個人本來的特點并使之更加美麗。濃妝艷抹,搞成千人一面,這是庸才的做法。奧運場館這些建筑本身都各有特色,如果景觀過于突出,反而喧賓奪主。”
一趟趟去現場勘測,一遍遍改造自己的效果圖。很多次,盡心設計了十多天的方案,也需要果斷舍棄。終于,他們的方案得到了奧組委的認可。
景觀講述中國
7月底,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甫一亮相,便引來全世界驚艷的目光。由藍綠構成的主色調讓人精神振奮。而二樓梅、蘭、竹、菊四座新聞發布廳以及墻上裝飾的古畫、碑帖則充滿了傳統氣息,讓很多來訪的外國媒體嘖嘖稱奇。
提起自己的這個創意,馮剛認為,景觀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可以講述中國。“這種情感不需要翻譯。我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任何人看一眼,就能感受到中國的氣質。”為了能做到這一點,馮剛將顏勤禮碑等名帖“搬”進了主新聞中心。而在畫面上,他巧妙地從古代國畫、唐卡中選取了眾多描述中國古代體育活動的片斷,和現代奧運海報搭配起來,相映成趣。
在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細節上,馮剛花的心思甚至更多。比如通往二樓的電動扶梯上邊,在天花板上吊了很多風箏。如果人在上上下下的扶梯上仰起頭向上看去,就會有一種風箏在天空游弋的感覺。而兩邊的墻壁裝飾,他選取了黃山和泰山的照片。“孩童日常的玩具,三千里壯美山河,這都是中國。”
如果說奧運主新聞中心的景觀裝飾作用占據主導,那么各個競賽場館里面的景觀,同時承擔了裝飾和功能兩個職責。場館的地板上,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顏色,比如運動員區,一般是藍黃色調,而貴賓區是紅黃色調,媒體區則是綠黃色調。色彩的不同,是場館運行的“密碼”之一。而在殘奧會上,國家體育館地面上的“無障礙通道”地貼,則更具有實用性。直接指引著殘疾人尋找方便的道路。“沒有這些景觀,進出場館都會非常麻煩。”
奧運標準,世界級!
“奧運標準就是世界級的標準,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頂級的。”張康告訴記者。同為濟南人的張康和馮剛相識多年,北京奧運的景觀工程,就是這兩位老友搭檔,一點點做出來的。
張康承接到為北京奧運安裝景觀的任務之后,將公司的“精兵強將”和設備全部拉到了北京的施工現場。50多個工人擠在兩套三室一廳的房子里,一間屋最多住8個人。7月中旬,為了趕工期,他們在場館里面突擊了半個月,常常加班到零點以后,作為安裝施工總監的韓貽東更是創下了三天三夜不休息的紀錄,被譽為“超人”。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還繼續留在北京,負責著景觀的維護任務。“累啊。”他的兩眼充血,疲憊掩飾不住。
北京奧運會對于景觀材料的要求非常之嚴格,所有的景觀制作必須使用安全的環保產品。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張康想盡了辦法。他大量使用了網眼布、油畫布、貢緞這些布制的材料,這些材料沒有傳統塑料制品那種味道,同時顏色非常沉穩,即使面對閃光燈也不會反光,既美觀又環保。正是由于張康的推薦,所有的北京奧運會的頒獎、新聞發布會背景板,都用油畫布制作。
北京奧運的很多景觀都是臨建性質的,在奧運之后便不再使用,因此在施工中,奧組委要求,所有的景觀都必須便于轉換和拆除。并且,景觀工程絕對不能破壞場館的建筑主體,以保證奧運會之后的使用。所以,在張康的景觀裝飾工程中,很少使用釘子。幾萬平方米的景觀工程,都是使用粘貼、懸掛等技術,工程量一下大了很多。原本釘個釘子,打個膨脹螺絲便能做好的事兒,都成了“表面功夫”。看來這“表面文章”,也能給人出大難題。
最難忘“水立方”
提起讓他們印象最深的場館來,兩人異口同聲地說:“肯定是水立方。”這座全世界體積最大的單體膜結構建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跡。“水立方”的彩妝怎么畫,一度讓兩人傷透了腦筋。
最初馮剛設計了好幾種方案,但是最后發現,適合“水立方”的顏色只有安靜的藍色。在“水立方”這個環境里面,通透澄澈的藍色是統治性的力量。而為了契合藍色的主題,馮剛將傳統的藍色融入了一點點灰,令顏色更加雅致、肅靜。
而在張康眼中,安裝甚至比設計更難。“水立方”的作用特殊,要求也非常嚴格:安裝景觀時,絕對不能污染池水;并且不得使用梯子、腳手架。為此,張康的施工隊在施工中非常小心,所有人都戴著白手套工作,防止粉塵從手上脫落掉進水里。而安裝空中景觀的時候,工人們都是自己爬上去。有時候一個人夠不著,需要另一個抱著腰,兩人在空中挺著身子,用高難度的“雜技動作”完成安裝。而為了給10米跳臺上貼一張畫,負責安裝的工人爬上去,臉向下操作了好久,暈高加上暈水,抬起頭來幾乎栽了下去……
由于施工程序繁瑣,“水立方”的景觀工程是最后一個完工的。所有的工程直到8月8日才完全安裝完畢。8日晚上,在現場指揮的馮剛聽著從“鳥巢”傳來的奧運開幕式禮炮聲,心情五味雜陳。那一夜,他沒有看上一眼開幕式,一個鏡頭都沒有。
后來,國際奧委會的官員這樣評價“水立方”——“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游泳館”。聽到這話,馮剛說,自己的心情非常平靜。 “兄弟們的辛苦,值了。”
“服務奧運是一生的榮耀”
再過幾天,殘奧會閉幕之后,很多有關奧運的景觀,就要拆除了。張康現在經常會去各個場館轉轉,看看有什么需要更換的地方。從奧運會到殘奧會,這項浩大的奧運景觀工程,曾經讓他們寢食難安,但真到了離開的時候,又有點舍不得了。
馮剛的家還在濟南,但他已經有半年沒有回去了,在他看來,這些付出很值。 “再也沒有比北京奧運更加宏大的工程了。在景觀設計的整體控制方面,奧運會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舞臺,很高的平臺。在這項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讓我受益匪淺。奧運都做過來了,還能有什么更大的難題嗎?這給我增加了信心。”
而張康則認為,服務奧運是他一生的榮耀。“我們主要是做噴繪安裝的,景觀、廣告就是我們的作品。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通過鏡頭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打完了奧運的大仗,兩人還要回到濟南去,好好休息休息。當然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在十一屆全運會上再次大顯身手。“我們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把咱們泉城裝點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