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 12萬年薪縮水至10萬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24 日 |
|
抹平行業差、職級差
試圖抹平公務員系統內的巨大收入差距,亦是規范方案的另一目的。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黃澤民曾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專門提出縮小公務員收入行業差與地區差的建議,他總結上海的公務員差距現狀為,市里比區里低,區里比鄉鎮低,鄉鎮又比街道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越往基層單位,越承擔具體的招商引資和創稅職能,由此帶來不菲的超額績效獎勵。在部分區縣,初級干部單此一項可增收五萬甚至更多。
早在四年前,上海市亦曾出臺名為《加強市級機關工資外收入分配管理的意見》,對工資外的補貼和津貼收入要求與公務員德、能、勤、績的考核情況緊密結合,真正發揮有效激勵作用。
當時親歷改革的一位機關干部對記者回憶,彼時市里實行總量調控,但還是給各區縣充足自主權,這使得區縣之間收入差距并沒有得到有效彌合。
而四年后的今天,改革正強力向縱深發展,上海市社科院權衡研究員親歷兩次改革,評價今次的規范是“動了真格”。
與既往改革多政策強調不同,今次規范以具體的量化措施杜絕改革被扭曲或分解的可能,隨規范方案下發的有一份秘不外傳的表格。知情者稱,正是按照公務員的職級、供職年限,對改革后的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一一指定精確到個位數的標準。南方周末記者獲悉,工作補貼每人每月最高2070元,最低1010元,生活補貼每人每月最高4430元,最低1980元,其間劃分數十檔次。
依照規范精神,全市所有公務員將統一以此為標準,按圖索驥即可。
為了避免削峰填谷有可能帶來的震蕩,規范方案保留了一名為改革性補貼的名目,作為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的補充,并允許各區縣之間存有一定的差距。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的數字顯示,比如浦東,改革性補貼基數定為23000元每人每1年,而松江區則為17000元左右,二者差距已驟然縮小至6000元上下。
此外,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差距的另一體現是,同一部門內,不同層級之間的差距也受量化約束,方案硬性要求,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之和,正局級與科辦員高低比例為2.5∶1。
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越是層級高的領導可能承受的損失越大,上海某區的區領導,年收入據說下降7萬元。“領導帶頭減薪,使得下屬也無話可說。”上述青浦區科級干部無奈表示,但他仍心存微詞,“領導通常有巨額的職務消費,津貼補貼的降低,其實對生活無明顯影響,而大量的科辦員則牽一發動全身。”他說。
已有公務員在網絡間呼號,自己已經貸款買房,上海房價高企,調整后的收入將難以支付貸款。
以領導問責確保實施
引人關注的是,今次規范方案對違規者還施出了重罰舉措,規定在規范期間,以任何借口、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的,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一律先行免職,再按照黨紀法規追究責任。這也是承繼中央規范津貼補貼工作的嚴肅精神。“過去往往犯了錯,檢討一番也就能過關。”接受南方周末采訪的一位機關干部說,“類似一票否決的嚴苛懲罰,以往少見。”
據悉,在方案實施前的2007年年底,上海就曾有兩個區,在未經報批的情況下擅自違規發放節日補貼,后被檢舉事發,其主管領導遭到嚴肅批評,違規發放的補貼,亦被要求追回。
未經官方確認的信息是,隨后,上海市審計部門曾對部分區縣進行核查,發現違規私自發放津貼補貼的問題并非局部,最終痛下決心,出此狠招。
但即便如此,依舊有上海公務員對規范前景表示擔憂,“相應的公務員人事編制制度、績效考核制度、政府公共財政制度,若不相應作出調整,公務員津貼補貼規范難免呈單兵突進狀態,難免回潮。”
改革阻力或將日益強烈,有公務員直言,在上海,公務員隊伍日益精英化,現有收入相比一些壟斷國企、外企并無競爭優勢,且升遷機會與薪資上升空間均有限,“所謂權力尋租,只是極少數不法官員的專利”。
這并不意外,公務員收入的每次調整和改革,無不引起內外爭議,關鍵在于科學的薪酬體系尚未確立。
復旦大學孫琳博士建言,合理的公務員薪酬體系應兼顧對應于基本崗位職責的固定薪酬,以及結合績效考核結果的動態薪酬。同時,根據“外部平等”的原則,引進獨立的專職評估機構,按照當年通貨膨脹情況以及參照企業相應職位的薪酬水平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實現政府部門勞動力價格與市場價格的接軌。
而這些,顯然不能靠鐵腕清理的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記者朱紅軍 實習生李邑蘭 詹佳如發自上海) |
來源: 南方周末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