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照片,天津,2010年4月3日
“不缺水”的悖論
開著拖拉機往一家一戶送水,是華北農村不同于南方農村的景象。不過,大多數人并不認為他們缺水,“因為地底下還有嘛”。
盡管被專家警告,地下水抽狠了,但董京華并不太懂“漏斗”這個詞。事實上,西店子村就處在河北省面積最大的“寧柏隆”(河北寧晉、柏鄉、隆堯三縣)漏斗區上。
與華北其他的一些村莊相比,董京華并不認為他所在的村莊缺水。“取水還是比較方便,民用、澆灌都方便,唯一的費用是電費。”董給記者算賬:澆一畝地需要3個小時,一小時耗電18-20度,澆灌一畝地需要30余元的電費。西店子村的麥地一般冬灌一次、春灌三次,相比莊稼的收成,電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寧柏隆漏斗區的另一個村莊柏鄉縣寨里村,同樣因為2006年的一條長達8公里的地裂縫而備受關注。如今,當年的地裂縫已被填平,難尋痕跡。
在寨里村,村民喝水要買。送水工楊玉水每天開著一輛由拖拉機改造的送水車,在村莊的小巷里來去穿梭,哪家沒水喝了,就會給他打電話。六個輪子的拖拉機后面,載著一個鐵質水罐子,從村里的機井抽到水罐,再送到各家各戶的水窖。
寨里村集體有一口機井,200多米深,村里建了水塔,每隔半個月放一次水,水可以直接通到村民家里,但后來因為水費收不上來,只好承包給了個人。楊玉水送一罐水約3.5立方米,10元。這是寨里村通行的價格。
寨里村村民稱水窖為“旱井”,因為它是水泥磚頭砌的,家家戶戶必備。“先造井,后修房”,已成為當地的傳統。
一窖水可以用一個月,甚至更長。“洗澡一般是不會用窖里的水的。”村民們說,除了飲用和洗衣做飯,他們一般選擇到外面澡堂去洗澡,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寨里村同樣沒有河流,所謂的池塘都是造紙廠挖的,臭氣飄出數里路,有時還被用來澆灌莊稼。但記者在寨里村采訪時,大多數村民也說,他們不缺水用。村民的理由是,喝水有機井,澆灌田地也有機井,機井里還能抽出水。
村民翟愛強認為“不缺水”的理由是,自己拖一罐水去賣,賣不起價,10元/罐利潤太低。2007年,翟愛強自家打了一口機井,花費2萬元,送水車2萬元。翟愛強認為投資四五萬打個機井,送一罐水只能掙四五塊錢(扣除成本),沒什么意思,大多數時候,送水車停在自己家門口,井里抽上來的水只是給自家開的灰膏廠用。
寨里村打井的費用已經很高了。現在,打到地下80米以下才有水,多打一米需要多支付六七十元,村民為了讓機井存活的時間更長一點,不得不往深里打,一口機井一般要打一百七八十米深,這樣,打一口機井需要四五萬元(包括電泵、鋪管)。
“我們這里吃水不成問題,澆水按說也沒事”,一高姓村民說,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低,沒水抽了只有繼續往下打。
這是一個奇怪的邏輯。“哪里又不缺水呢?現在城里的人又有多少喝自來水的,還不是靠送水,買罐裝水喝?”這名高姓村民向記者闡述了他的“理論”。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采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個白洋淀的水量。京津冀5萬平方公里形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在現實面前,不缺水的“理論”,如同一個易碎的玻璃制品。
截至今年4月初,河北受旱面積1254萬畝,其中麥田受旱224萬畝,旱地缺墑1030萬畝,有43萬人因旱出現飲水困難,其中13萬人需要出村拉水維持正常生活。
這并不是旱情最嚴重的時候。十多年來,整個華北年年旱,年年缺水。就河北而言,該省近年來自產水資源量與上世紀50年代相比減少近50%,入境水量減少70%。全省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不足170億立方米,而總用水量已達205億-215億立方米,遠超出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如果不考慮環境用水,一般年份河北省缺水40億-50億立方米。
相關資料顯示,到2000年,海河全流域各主要河流上興建大中型水庫1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庫31座,總庫容294億立方米,控制山區面積85%,控制海河流域徑流量95%。受上游來水、降雨量減少等因素的影響,華北平原上的主要河流基本上成為季節性河流,甚至全年斷流干涸。
事實上,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華北平原就陷入了持續的、規模空前的惡性水源危機,生態脆弱不堪。時至今日,這一狀況仍未獲得根本性改變。“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成為海河流域的慘痛現實。
自3月中旬以來,華北平原的麥苗進入春灌期,正是用水的高峰期。鋪在田野中的機井開始轟鳴,水泵抽出來的地下水,沿著一根根的塑料管子送往需要澆水的麥田。
抽取地下水,對于千萬華北農民來說實在是個無奈的選擇。當身邊再也找不到流動的水源的時候,沒有什么比往地下打井更省事的了。
但數十年來,華北農業卻實現了對“南糧北調”的扭轉,高速發展的農業依賴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機井對地下水的掠奪性開采。在華北平原,200萬口機井遍布田間地頭,正在透支華北的未來。
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采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個白洋淀的水量。“事實上,真實的情況可能更嚴重。”據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專家介紹說,華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計已近2000億立方米。
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已在華北形成。河北老水利專家魏智敏說,目前,華北平原京津冀三省市已形成20多個下降漏斗區,5萬平方公里出現“漏斗”。地下水埋藏最深的在天津,達到110米;河北最深的機井在滄州地區,達到800米;部分地區淺層地下水已被疏干,沒水了,被采空了。
歷史上,海河流域曾放蕩不羈,汛期一到,洪水泛濫。如果時光倒轉半個世紀,人們可以順子牙河,從天津直達邯鄲、安陽,順石津運河直達石家莊,沿大清河達保定。
“當時,每條河都能行船,全省航運里程達3000多公里,地下水離地面只有一米,隨便挖個洞就可以挑水喝。”水利專家魏智敏回憶說。
“只用了半個世紀,華北就被掏空了。”談及往事,從事了50多年治水工作的魏智敏感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