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上海探索低碳之路
世博會成低碳典范
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曾對上海濱岸土地作過詳細調查:除農業與旅游外,對灘涂最大的入侵是現代工業。上海濱岸帶共集中了包括寶山工業區、吳淞工業區、高橋工業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金山衛工業區等13個工業區。而1999年投入使用的浦東國際機場,就一次性圍墾了8.6平方公里的灘涂濕地。
碳吸收“虧空”三分之一
“長江口濕地有30萬公頃”,陸健健告訴記者,“如果濕地資源處于健康狀態,完全可以吸收上海的工業排放,達到碳平衡”,陸健健說,但現在,上海的潮間帶高灘濕地只有10余平方公里。目前上海地區碳吸收約“虧空”三分之一。這就要求上海加強保護自然濕地,增加濕地面積,同時積極采取措施節能減排。
這座未來可能深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城市,已經開始低碳努力。從2000年開始,上海推出世博環境保護新政,如90號柴油退出上海市場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明年舉辦的世博會,成為上海市政府宣傳低碳的一個窗口:世博展館都是低碳模式的典范,主題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建筑,中國館能耗比傳統模式降低25%以上。上海世博會向全世界發出了“綠色出行看世博”的倡議:國內、外長途參觀者,若要乘坐飛機,建議直接或間接購買碳信用額度,抵消因飛行所產生的碳排放;長三角周邊的中短途參觀者,建議優先選擇火車、輪船和長途客車;若周邊地區參觀者需要自駕車出行,建議采用停車換乘方式……總之,盡量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
二氧化碳排放沒增加
政府的努力似乎初見成效,崇西濕地科學實驗站碳通量監測設備數據顯示,3年來大氣二氧化碳的排放沒有增加,陸健健分析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也不排除可能是二氧化碳擴散速度過快,大氣中常規的碳容量沒有顯示增加,“總之,低碳之路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