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幾年行情看好,我國電解錳企業一哄而上,控制了全球97%的市場,但瘋狂開采造成國內錳礦資源日漸枯竭,產業發展逐步受制于人。目前,部分企業開始到國外探礦,業界人士建議,金融危機使海外錳礦價格和運輸成本大幅下降,國家應利用這一時機鼓勵和大力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國際市場尋找和控制礦源。
電解錳企業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急劇減少
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譚柱中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電解錳年產量不到8萬噸,我國僅2萬噸,后來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退出,只有中國和南非生產電解錳,而中國電解錳產量占97%以上。受價格拉動,我國電解錳企業幾度一哄而上、迅猛發展。目前,中國有190多個電解錳廠,在建企業10多個。去年產能達到187萬噸,實際產量113萬噸,今年預計產能為210至220萬噸,占全世界的98%左右。
記者了解到,我國探明錳礦儲量6.8億噸,保有量為4.6億噸,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貴州、重慶等省區市,與非洲等地區錳礦相比,國內錳礦品位較低、品質較差。但是,由于大規模的開采,目前國內錳礦資源面臨著枯竭的危險,必須采取措施保護和節約資源。譚柱中說:“以目前的速度開采,估計全國錳資源有15至20年就開采完了。”
記者最近在我國錳礦資源最集中的湖南、重慶、貴州三省市交界的“錳三角”采訪時了解到,僅這一地區和輻射地帶就有七八十家電解錳企業,其中僅湖南瀘溪縣就有10多個電解錳廠,但縣內一點礦石都沒有。當地干部和企業負責人都認為以現有速度,這一地區的錳礦只能開采5至8年,最多不超過10年。
“錳三角”核心區域的湖南花垣縣探明儲量3000多萬噸,之前亂采亂挖、采富棄貧等現象嚴重,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目前剩余不到2000萬噸資源。花垣縣委書記宛慶豐說,以目前每年超過200萬噸礦石的開采速度計算,花垣縣錳礦最多能開采10年,而且這個還是從理論上推算,實際上還有些探明的礦無法開采出來。重慶秀山縣錳礦資源探明儲量2000多萬噸,以目前的開采速度,七八年時間就會枯竭。
此外,目前國內較高品位的碳酸錳礦已經急劇減少,2003年至2007年,成品錳礦石的含錳平均品位已由18%下降至15%。現在,相當多企業生產中使用的錳礦石含錳不到15%,一噸產品要消耗10噸左右的礦粉,帶來的后果是渣量大;由渣帶走的金屬損失大,金屬回收率降低;硫酸用量大幅增加,其它輔料消耗也增高,電耗也增高,廢渣庫的工作年限大幅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