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參加農業部“農田節水甘肅行”活動中了解到,我國農業部門正在積極推進農田節水,挖掘田間節水潛力,以緩解水資源緊缺矛盾。
今年甘肅中東部地區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但通渭縣平襄鎮宋堡村村民屈正元種植的7畝玉米產量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畝產比過去最好的年景還提高了200公斤,達600公斤/畝。
這主要得益于甘肅近年正在推廣的旱作農業節水新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這一技術具有集雨、保墑、增光、增溫等作用,可大幅提高糧食產量,增強作物抗旱能力。
甘肅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的省份之一,近年不斷探索農田節水的新路子。在西部灌區,大力推廣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和以膜下滴灌為主的農田精準灌溉技術,盡可能少用水;在省內其他旱作區,則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技術,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甘肅農田節水方式是我國農業節水的一個新趨勢。近年來,隨著農業用水日趨緊張,我國農業節水逐漸向田間延伸,各地農業部門開始積極探索農田節水之路。
農業部種植業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處長許發輝告訴記者,既要確保糧食安全,還要照顧生態用水,農田節水是必由之路。農業部今年已出臺《關于推進農田節水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確定不同的節水模式,強化農田節水設施建設,加快農田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提高單位水資源的產出數量。為推進農田節水,今年,農業部還組織了全國農田節水現場經驗交流會,交流各地農田節水經驗,并形成了9大農田節水技術模式供各地參考。(記者 朱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