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不平衡
1978年以來,中國的大多數衛生資源——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和醫療衛生診療設備大幅度增加(見表)。到2006年末,衛生機構數接近308,000家、衛生技術人員數超過460萬人、衛生機構床位數為350萬張,與1978年相比分別增加了82%,87.7%和72%;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從1978年的2.6人增加到2006年的3.9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的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從1980年的2.0張增加到2006年的2.5張 。
這些衛生服務體系的改善帶來了指標的改善。但是近幾十年來,衛生設施的增長并不平衡。例如,婦幼保健機構略有減少,從1998年的3,191 家減少到2007年3,051家; 衛生院從1998年的50,613家減少到2007年的40,678家,設有衛生室的村莊的比例從1998年的89.5% 下降到2003年的77.6%,2006年又恢復到88.1%。這些變化部分原因是由于鄉鎮和行政村合并導致的。但是,與改革開放初期近98%的鎮和村都有自己的診所相比仍然偏低。上述這些變化,尤其是鎮和村醫療衛生機構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居民享受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困難。
表 中國各類衛生機構數變化情況(1978-2007)
|
醫院
|
門診部所
|
婦幼保健機構
|
專科疾病防治機構
|
疾病控制中心
|
衛生院
|
設衛生室的行政村%
|
1978
|
9293
|
94395
|
2571
|
887
|
2989
|
55018
|
97.9
|
1993
|
15436
|
115161
|
3115
|
1872
|
3729
|
45024
|
89.1
|
1998
|
16001
|
229349
|
3191
|
1889
|
3746
|
50613
|
89.5
|
2003
|
17764
|
204468
|
3033
|
1749
|
3584
|
45204
|
77.6
|
2005
|
18703
|
207457
|
3021
|
1502
|
3585
|
41694
|
85.8
|
2006
|
19246
|
212243
|
3003
|
1402
|
3548
|
40791
|
88.1
|
2007
|
19847
|
197664
|
3051
|
1365
|
3586
|
40678
|
--
|
*1978年設有衛生室的行政村(當時叫生產大隊)的比重為有赤腳醫生的村數占總村數的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7》與《2007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表 中國各類衛生人員數變化情況(1978-2007)
|
衛生技術人員
|
醫生
|
護師/士
|
藥劑人員
|
檢驗人員
|
管理人員
|
1978
|
2463931
|
1033018
|
406649
|
266570
|
98806
|
298104
|
1993
|
4117067
|
1831665
|
1056096
|
413025
|
183657
|
432903
|
1998
|
4423721
|
1999521
|
1218836
|
423644
|
200846
|
435507
|
2003
|
4306471
|
1867957
|
1265959
|
357378
|
209616
|
318692
|
2005
|
4460187
|
1938272
|
1349589
|
349533
|
211495
|
312826
|
2006
|
4624140
|
1994854
|
1426339
|
353565
|
218771
|
323705
|
2007
|
4786000
|
2013000
|
1543000
|
325000
|
206000
|
356000
|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7》與《2007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