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造福于人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于每個人來說,健康具有重要的本體性價值。投資于健康就是投資于未來經濟發展,社會擁有了健康就是擁有了“財富”(吳儀,2003)。2003年非典(SARS)危機以來,保護人民健康和安全成為中國政府著力強調的一項重大任務。
當前,中國正在逐步形成包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城市,形成了市、區兩級醫院和街道門診(所)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及相關衛生防疫體系。許多城市正在加快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轉診機構。在農村,則形成了以縣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基礎,集預防、醫療、保健功能于一體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
正如第1章所述,這些新的政策措施使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67.9歲上升到現在的72.4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以及其他健康指標也都顯著改善。但是,這些令人贊嘆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支出的不足。要使全體社會都能享受有能力支付的、安全的和質量有保障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國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狀況
近年來中國公共衛生政府支出穩步增長。1999年至2005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6%。盡管政府衛生支出顯著增長,促進了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供給狀況的改善,但這一支出并沒有隨著財政總支出規模的增長而同比例增長——同期財政總支出的年均增長率為17%。
此外,還應該根據衛生支出的比例結構來評估政府衛生支出。從2000年到2006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由4587億元上升到9843億元。其中政府投入增長更快,從710億元上升到1779億元,增長了150.73%(見表)。2000年至2006年,在衛生總費用構成中,政府投入從15.5%上升到18.1%,扭轉了1980年至2000年的下降趨勢。這使2000年以來個人支出的比重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2006年降低到49.3%。盡管個人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同1980年改革開放開始時的21.2%相比,仍然遠遠偏高。
表:1980-2006年衛生總費用及其構成
年份
|
1980
|
1990
|
2000
|
2006
|
衛生總費用(億元)
|
143.2
|
747.4
|
4586.6
|
9843.0
|
政府預算衛生支出
|
51.9
|
187.3
|
709.5
|
1778.9
|
社會衛生支出
|
61.0
|
293.1
|
1171.9
|
3210.9
|
個人衛生支出
|
30.3
|
267.0
|
2705.2
|
4853.5
|
衛生總費用構成(%)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政府衛生支出(%)
|
36.2
|
25.1
|
15.5
|
18.1
|
社會衛生支出(%)
|
42.6
|
39.2
|
25.5
|
32.6
|
個人衛生支出(%)
|
21.2
|
35.7
|
59.0
|
49.3
|
衛生總費用占GDP%
|
3.17
|
4.03
|
4.62
|
4.67
|
人均衛生總費用(元)
|
14.51
|
65.4
|
361.9
|
828.0
|
城市
|
…
|
158.8
|
828.6
|
1145.1
|
農村
|
…
|
38.8
|
209.4
|
442.4
|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統計提要2007》和《2007年中國衛生事業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截至2005年底,中國共安排2448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項目,總投資105億元,已基本建成使用;安排2668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總投資164億元,已基本建成 。此外,農村的改水改廁工作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截止2007年底,農村改水受益人口累計達9億人左右,改水受益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92.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