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第一力度,抓實項目投資。堅持把項目投資作為穩增長的“定海神針”,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出臺招商引資產業扶持政策,建立“周通報、月排名、季發言、半年拉練、年終結賬”制度,完善考核評價辦法,新開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392個,增長3.2%。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642億元,增長6.7%。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爭取國家和省預算內投資項目資金22.2億元,落實三峽后續和對口支援資金148.8億元。落地PPP項目22個、總投資169億元。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達到47%、67%。南玻智能觸控顯示器、世紀聯合創新等項目建成投產,廣汽傳祺汽車生產基地、海航通航產業園、華強科技產業園、渝鄂直流背靠背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頁巖氣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伍家崗長江大橋、香溪長江大橋、白洋長江大橋等建設進展順利。西陵二路、峽州大道二期、點軍大道二期等加快建設,BRT夜明珠段、中南路延伸段、桔鄉路等建成通車。建成一級公路57公里、二級公路280公里。硬化農村公路2442公里,實施生命安防工程4646公里。鄭萬高鐵興山段加快建設。白洋港一期開港營運。
二是加快結構調整,做強實體經濟。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促轉型的有效途徑,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考評,下大力提升經濟發展質效。出臺化工產業專項整治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規劃建設宜都、枝江專業化工園區,沿江“一公里保護紅線”正在形成。制定仿制藥發展等扶持政策,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人福藥業生產質量體系全面升級,原料及制劑通過美國和歐盟認證。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高新技術產品183個,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06.41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620件。成立全省第二家科技銀行。實施“我選湖北·愛上宜昌”創新創業計劃。我市被列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躋身國家創新型特色城市行列。宜昌蜜桔、秭歸臍橙成為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當陽、宜都、秭歸成為全國首批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夷陵成為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
旅游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全年接待游客6618.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713.46億元,分別增長17.02%、18.51%。《三峽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獲省政府批復。三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20萬人次,增長45%。電子商務交易額1244億元,增長38.2%。港口吞吐量8261萬噸。現代物流總額增長14.1%。國家級三峽康養試驗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新引進金融機構7家。進入主板上市報會程序企業1家,上市企業再融資55.9億元,企業債券融資175.7億元。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件、地理標志商標9件,安琪酵母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出臺統籌發展“飛地經濟”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宜都、夷陵、枝江、當陽、遠安在全省縣域經濟分類考核中位居前列,秭歸、興山、長陽、五峰脫貧攻堅進程加快。
三是突出生態優先,加快綠色發展。堅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加大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力度,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編制《宜昌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出臺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辦法,協同制定《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以壓倒性力度推進長江宜昌段生態修復與治理。取締非法碼頭151個,修復生態岸線41公里,關停沿江排污口26個。全面落實四級“河湖長”制,取締江河湖庫圍欄圍網養殖、珍珠養殖、投肥養殖。關閉禁養區規模養殖場134家。城區不達標水體治理加快推進,新建污水管網140公里,沙河、柏臨河等河流水質明顯好轉。臨江溪、點軍污水處理廠提標建設按期完成,51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開工建設。出臺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強化工地揚塵管理,改裝建筑渣土運輸車417臺,淘汰全部黃標車。市縣兩級設環保警察,創新“環保+公安”執法模式。認真實施《宜昌市城區重點綠地保護條例》,確定城區首批重點保護名錄。建成城市綠道106.2公里。實施城區山體修復保護106公頃。綠化造林4.9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97.3萬畝。開工建設海綿城市7.2平方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6.7公里。新增綠色建筑246.6萬平方米。枝江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大老嶺、崩尖子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龍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獲批復。興山陳家灣、長陽鄭家榜、當陽三里港入選全國美麗宜居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