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和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立足揭陽所處發展階段和揭陽人民對未來美好的期盼,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揭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市委六屆三次全會的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落實“一四四”工作思路,走正道、出實績,深入開展“百日百項大行動”,真抓實干,努力把揭陽打造成為粵東新的發展極。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計劃。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著重在八個方面下功夫:
(一)在發展實體經濟上下功夫
切實做好企業服務。把服務企業落地建設、增資擴產、增創效益、做強做大作為第一要務,認真傾聽和掌握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發展要求,制定服務企業、促進發展工作方案,系統解決企業落地難、建設難、辦證難、人才難、轉型難等突出問題。建立“政府領導+職能部門”掛鉤服務重點企業制度,市縣鎮三級分別優選出30家“梁柱”企業,實行本級1位政府領導和1個職能部門共同結對幫扶1家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幫扶措施。著力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進實施“個轉企、企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工程,梳理建立“企業庫”“項目庫”“稅源庫”,分類管理,精準施策,推動企業上規模、出效益。
加強產業平臺建設。實施梧桐計劃,強化政府主導園區綜合開發能力,明確園區管委會主體責任,創新園區開發建設機制,貫徹“統一規劃、統一征收、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要求,市級重點抓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揭東經濟開發區、中德金屬生態城、榕城仙梅民科園等園區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各縣(市、區)也要高度重視產業園區載體建設,推動企業入園發展,制定企業入園和投入產出標準,突出質量效益要求。強化“龍頭”帶動,依托大項目、大企業開展產業鏈、價值鏈招商,推動已投產重大企業服務性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挖潛工作。
推進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全力推動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重啟建設,大力引進石油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鏈項目。推進海上風電開發暨研發、總裝、運維基地盡快落地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海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空港經濟區要加快引進基地公司、臨空制造、臨空物流、基地服務等航空產業項目,積極發展研發設計、現代金融、信息服務等臨空服務業。揭東開發區與中德金屬生態城要聯動發展,推動產業帶建設,著力引進環保裝備、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揭陽產業園要加強產業集聚,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科技產業集聚發展。榕城仙梅民科園要進一步適應主城區發展需要,提質增效,在促進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的同時,落實環保管理、效益管理。加大產業集聚力度,在產業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中建設產業集群。制定分解下達招商引資計劃,以“清單化”明確各地引進企業數量和投資額,每月聽取匯報,每季組織檢查,年底統一考核,全市力爭每季度100個以上項目開工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省級高新區擴區更名,申報創建國家高新區。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現有基礎上3年內翻一番,建設產業技術轉移中心,做實做優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雙創”平臺,培育服務型科技企業和中小型科技企業。繼續推動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謀劃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大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發揮人才驛站作用,強化產學研合作,落實獎補政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粵東云數據中心,申報創建下一代互聯網試點城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建設省級出口竹筍質量安全示范區,加快建成電線電纜和塑料工藝鞋2個省級質檢站。
拓展產業合作發展空間。繼續辦好第四屆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建設駐德中國中小企業中心,抓好中德合作項目落地建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拓展與俄羅斯、東盟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合作。積極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地的產業合作。依托僑鄉優勢,走出去、引進來,組織到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和港澳地區召開外出鄉賢座談會,做好鄉賢回歸工作。復制推廣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實施更便利的投資貿易政策,積極發展“互聯網+一般貿易”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外貿企業“十百千”提質增效計劃,提升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