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年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今年既是新一輪十年西部大開發的起步之年,又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為實施“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綜合分析今年的形勢,機遇大于挑戰,有利條件多于不利因素。我們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增強信心、增強責任意識,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把思想統一到發展上,把心思集中到發展上,把力量凝聚到發展上,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中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我們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把握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經濟社會建設,努力實現加速發展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互促進;我們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和“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敢與強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爭、敢跟快的賽,奮發有為,銳意進取,切實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20%、第三產業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7%;城鎮化率達到32.5%;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加速發展。牢固樹立抓投資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投資總量的增長拉動加速發展,以投資增量的擴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民生項目全面推進,國有投資、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一起擴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00億元,其中,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00億元、農村投資60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670億元。一是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增加前期工作經費投入,加強項目儲備和項目庫建設,抓好項目前期研究和規劃設計,加快環境評價、土地預審等工作進度。建立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和定期會商會辦制度,依法開展項目征地拆遷,做好被征地群眾的權益維護和動員引導工作,保障項目順利實施。二是積極爭取國家投入。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等領域,爭取國家提高專項建設資金投入我省的比重,提高對我省交通、水利等建設項目的投資補助標準和資本金注入比例,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對我省特色優勢產業的支持力度。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爭取中央增加對我省的轉移支付。三是著力推動民間投資。制定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鼓勵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破除投資壁壘,降低準入門檻,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土地整治、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特色經濟發展,興辦各類規模化的民營醫療機構,進入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非公有制經濟產業園區。四是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地方政府金融協調管理體制,深化政銀合作、銀企合作、銀校合作。爭取金融機構對我省信貸規模給予傾斜,力爭全省貸款余額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組建貴州銀行,引進一批金融機構,發展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加強誠信、擔保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組建產業發展基金和產業并購基金,助推大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發展股權投資和產權交易市場,積極開展項目融資。規范和完善舉債融資機制,積極穩妥發展政府投融資平臺。
(二)切實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是提高農產品供給能力,保證農產品供應安全。抓好“米袋子”和“菜籃子”,雜交水稻和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00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150萬噸左右。健全地方糧食風險基金制度,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加強土地整治,實施農業良田工程。二是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引導和鼓勵農民因地制宜調整種養結構,種植蔬菜1200萬畝,新建茶園50萬畝,新增干鮮果品種植面積70萬畝。加快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增種草面積80萬畝,新增牛、羊存欄24萬頭和80萬只,逐步實現從種糧養畜向種草養畜轉變。發展特種養殖。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信息進村惠農工程”。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三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等項目,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服務和權益保護,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和轉移性收入。探索農村集體和農戶以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參與當地資源開發,增加財產性收入。全面落實“促農增收十大措施”。四是大幅增加“三農”投入,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向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引導信貸等要素資源投向“三農”,加大對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費補貼品種,擴大覆蓋地區。五是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繼續抓好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場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蓋耕地、林地等土地的承包經營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農村小型金融、擔保組織。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
(三)壯大工業經濟規模,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一是圍繞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繼續推進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加快以茅臺酒為龍頭的優質白酒基地建設,支持以“老干媽”為代表的特色食品加工企業提升規模和檔次,提高甕福集團、開磷集團、盤江煤電集團等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力帆汽車、重型機械、通用飛機等項目的實施,推進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完成工業投資1500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5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搞好煤電油運調度平衡,電力供應優先保證省內需求。二是圍繞實現集群發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完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鼓勵各地打破行政區劃聯合建設產業園區,選擇一批產業園區與東部地區合作共建。促進產業鏈在產業園區內向兩端延伸,構建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專業分工與協作相對完善的產業加工體系,提高產業園區發展水平和單位土地面積投入強度。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三是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新材料、裝備制造、中藥現代化等領域凝練實施30個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研資源,推動共同攻關。四是圍繞提高服務業總量、質量和素質,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黃果樹國家公園、多彩貴州城等十大旅游工程,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大力開拓客源市場,推動旅游企業兼并重組和上市,加強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營銷。制定物流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做強做大“多彩貴州”品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通過改革改組、整合資源,組建貴州廣電、演藝、傳媒等文化產業集團,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貴州文化廣場等項目建設。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四)加強城鎮規劃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以黔中城市群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具有貴州特色的城鎮體系。加快形成以貴陽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積極推動貴陽、安順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黔中城市群在要素配置、產業集聚、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我省對外參與經濟競爭合作、對內帶動區域經濟加速發展的核心區域。二是以城鎮規劃為龍頭,促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加快編制各個層次的發展規劃,完善城鄉一體、有機銜接的規劃體系。做好新一輪全省城鎮體系規劃修編,編制黔中城市群總體規劃,加快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三是以城市路網建設為引領,高標準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節約高效、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城市路網規劃建設拉開城鎮建設框架,拓展城鎮發展空間,配套抓好通信、電力、供水、供氣、環保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提高城鎮公用設施覆蓋面和保證率,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著力解決城市擁堵、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努力營造適宜居住、適宜創業的城市環境。四是以產業為支撐,不斷增強城鎮經濟實力。把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與城鎮化帶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地區特色,科學確定和發展城鎮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配套產業。五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城鎮化發展活力。探索集約節約的城鎮用地模式,保障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引導和鼓勵在城鎮有相對固定工作和相對固定住所的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研究制定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后在就業、住房、醫療、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土地等方面的過渡性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城鄉規劃管理和督察制度,強化規劃執法,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規劃一經確定,必須堅決執行,任何人都不得隨意更改。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探索城市資本運營的有效途徑。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力突破發展瓶頸。力爭完成鐵路投資400億元,公路和水路投資520億元,水利投資150億元,電網和通信設施投資200億元。加快在建快速鐵路建設進度,建成六沾復線和黃織鐵路,新增鐵路通車里程110公里,在建里程1600公里。開工建設一批高速公路,建成貴陽至清鎮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9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000公里。加快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建成西南水運出海中線通道貴州段。制定和實施民用航空業發展規劃,加大航班航線培育的政策扶持力度,開工建設六盤水、畢節等機場。開工建設和建成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快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和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為重點的民生水利建設,完成275座病險水庫治理,實施煙水配套工程11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0萬畝、高標準農田42萬畝。爭取國家將我省農村人口人均半畝口糧田建設納入規劃。
(六)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招商引資。一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研究制定重要資源開發利用和電源點建設規劃,通過公開招標競標選擇開發主體。協議簽訂后,在規定期限內不開發建設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和探礦權、采礦權。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省屬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和國有資產證券化改革,推進各種所有制企業之間通過股權并購、股權置換、互相參股等方式進行整合重組,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大力推進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領域、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深化壟斷行業、要素市場和資源性產品價格、環保收費、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監獄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三是全方位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領導干部帶頭招商引資。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在貴陽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招商引資活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建立省直機關與地、縣聯合招商機制,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加強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抓好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的落實。堅持招商與選商相結合,嚴禁引進落后產能和高污染項目。四是著力改善投資軟環境。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招商引資”的理念,以“三個建設年”活動為抓手,開展投資軟環境專項整治,營造“親商、愛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環境。落實并爭取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投資準入前置條件和涉企收費。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下放審批權限,推行并聯審批、網上審批、省地縣聯網審批,實行行政審批限時辦結制和全省統一的行政審批項目管理,建立重點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加強對投資軟環境的督察,及時曝光和嚴厲查處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誠信貴州”。五是擴大對外貿易,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開拓東盟等市場,改善出口商品報關、報檢、服務和營運環境,支持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特色農產品、旅游和民族工藝品等出口。做好“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推進“無水港”建設。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海外并購、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
(七)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突出抓好工業、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發展綠色建筑,推進建筑節能。加強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突出抓好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中心城市環境管理,控制重點污染源。推進火電、冶金、水泥等行業污染治理設施改造。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全面建成縣城以上垃圾處理工程;強化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000平方公里、營造林面積350萬畝。加強對外來有害物種的防治。加大重點地區和重大地質災害監測調查、預警預測和防治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