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指數顯示2009增長最快8省區中西部占7個
健康指數增長最快的是西藏、黑龍江和安徽,教育指數增長最快的是河北、浙江和陜西
本報記者 肖舒楠
2009年,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普遍快于東部地區,但是,地區差距仍在逐步拉大。這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12月28日公布的“2009中國發展指數”的結果。
在這份報告里,中國發展指數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等四個分指數,四個分指數組成一個總指數。盡管從總指數的得分上看,北京、上海依然是全國的排頭兵,但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的排名大都比較靠前。在增長最快的前8名中,中西部地區占了7個,分別是山西、陜西、寧夏、黑龍江、河北、廣東、甘肅、河南。
該課題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彭非,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教育指數的地區差異與前幾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健康與社會環境指數的地區差異甚至在緩慢縮小。這說明,近年來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一系列戰略措施,起到了實質性成效。比如新疆的教育指數近年來一直排名前十,而今年排在了第五位,吉林的健康指數也排在第五位,西藏的社會環境指數排名第六。
中國發展指數報告也顯示,健康指數增長最快的3個地區是西藏、黑龍江和安徽;教育指數增長最快的是河北、浙江和陜西;社會環境指數增長最快的是山西、云南和湖南。三個分指數中,增速最快的都有中西部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中西部都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但其生活水平指數(即經濟發展水平)與東部地區的差異仍在逐年增大。此次報告也顯示,生活水平指數和增速排名前5位的均為東部地區。彭非指出,這是導致總指數的地區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東部地區的經濟已經處于一個相對發達的階段,經濟總量比較大了,即使發展相對較慢,也會拉大與中西部地區的差距。”彭非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并進一步將利好政策落到實處。但是,在發展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同時,還要注意這些地區的教育、健康、社會環境等問題,“這也是我們將這幾個問題納入評價指標的一個主要原因。一個地方的發展,不能只看經濟。”
報告還根據各區域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水平,將內地31個省區分為了四大類。彭非認為,處于“第三類”的地區,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它們分別是新疆、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湖北、重慶、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大多屬于中西部地區。
中國發展指數報告還指出,我國西部的城鄉差異正在逐年縮小,這表明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此外,在2008年飽受自然災難影響的四川,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健康指數的增長速度甚至排到了全國第五位,超過了寧夏、湖北、陜西等地區的健康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