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技和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3990件,增長16.0%;其中發明專利4047件,增長39.8%,占申請量的28.9%。專利授權8081件,下降5.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122件,增長32.6%。
年末,全市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全市擁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146家;其中,國家級18家,省級53家,市級75家。各類獨立研究開發機構164家。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7個。按照新的認定辦法我市高新技術企業534家通過。
全年實現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981.30億元,增長18.8%,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50%。規模以上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完成高技術產品產值分別增長25.4%、18.1%、11.8%和7.1%。
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3所。全年招收普通本科、專科學生22.52萬人,增長6.1%;在校學生72.68萬人,增長5.8%;畢業學生17.07萬人,增長22.5%。年末,全市培養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機構26所。全年招收研究生1.93萬人,增長6.6%;在校研究生5.38萬人,增長8%;畢業研究生1.48萬人,增長17.5%。
全市100%的區和94.4%的鎮達到“廣東省教育強區”和“廣東省教育強鎮”標準,廣州市已通過“廣東省教育強市”的督導驗收。省、市一級學校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學生的89.13%(優質學位)。年末,全市共有小學1035所,在校學生86.29萬人。普通中學465所,在校學生58.21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7.3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1所,在校學生24.41萬人。技工學校89所,在校學生19.62萬人。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1.26%,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大學率82.06%。
年末,全市共有16所民辦高校,在校學生18.2萬人;148所民辦普通中學,在校學生8.80萬人;161所民辦小學,在校學生24.54萬人。
文化
成功舉辦了2008中國國際音像博覽會、第五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第十三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在國際和全國性專業文藝評獎中,廣州共獲獎46項。年末,全市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7 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5個,文化站 163個。公共圖書館15間;圖書館總藏量1563.3萬冊。檔案館26個,博物館、紀念館31個,舉辦陳列、展覽213個,參觀人數421萬人次。全年攝制完成電影片1部。全市有廣播電臺2座,節目16套;電視臺3座,節目26套。
衛生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387個(不含1050個村衛生室);其中,醫院21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7個,衛生監督所15個,婦幼保健院(所)13個。全市各類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 5.5萬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4.71萬張。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8.0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3萬人,注冊護士3.09萬人。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向社會提供診療服務9168萬人次,提供出院服務144萬人次,分別增長4.95%和12.50%。
全年,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為13.08/10萬和4.06%。。全市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得到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及時處置58起公共衛生相關事件。
全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參合率達99.4%,有17.49萬人次的參合農民得到共2.98億元合作醫療報銷補償。其中,住院補償人數達16.1萬人次,住院補償1812元/人次,住院補償金額占住院總費用的34.3%。另有0.45萬人獲得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的住院醫療救助,救助金額為75.04萬元。
年末,全市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7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03個,社區衛生服務覆蓋了全市97%以上街道,市統籌區內95%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了醫保范圍。
體育
全年,廣州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12項17人次、亞洲冠軍11項16人次、全國冠軍62項98人次。在北京奧運會上,廣州運動員獲得冠軍2項、亞軍1項、季軍2項。市、區、街三級舉辦的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及比賽1337項次,有482.42萬人參加。舉辦國際、國內單項比賽52次。發行體育彩票11.31億元。
社會保障與福利
年末,全市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55.26萬人,其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3.80萬人。養老(市屬及區屬)、失業、工傷(市屬及區屬)、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39.80萬人、282.66萬人、326.96萬人和 144.90萬人。全市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市屬及區屬)達 60.39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12.25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4.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7萬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會福利機構169間,床位2.55萬張。其中,民辦社會福利機構77間,床位1.38萬張。全市共有救助站5個,社區服務中心117個。全年安置殘疾人就業1.5萬人;殘疾人接受職業技能培訓5245人次。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市慈善會接收抗震救災捐款74966.80萬元,劃轉支出36150.77萬元,其中向廣州市對口援建威州前線工作組劃轉首批援建項目啟動資金20000萬元,向四川災區劃轉捐贈款1772.46萬元,劃轉過渡安置房支出10905.31萬元,購置救災物資173萬元。市捐贈站接收抗震救災捐贈物資301.63萬件(箱),折算價值約14100萬元,已撥付災區269.59萬件(箱),折算價值約13400萬元。
六、人口、就業、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數1018.2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62萬人,增長1.4%;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率為4.19%。,自然增長率為4.66%。。
就業與失業
年末,全市社會從業人員683.7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82.53萬人,增長0.1%;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66.14 萬人,增長0.9%;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35.11萬人,增長5.4%。城鎮從業人員419.54萬人,增長5.1%。
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6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2%,上升0.09個百分點。全年安置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7.69萬人;其中,安置“4050”人員(指女40歲、男50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5.37萬人上崗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67.9%。年末,全市經勞動保障部門批準的職業介紹機構515 個,前往各類勞動力中介服務機構登記求職人員達157.9萬人次。
居民收支
全年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45365元,增長12.9%。據城鄉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9828元,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3%。
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20836元,增長9.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7632元,增長14.0%,占消費性支出的36.6%。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7%。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838元,增長7.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