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融危機沖擊全球華商企業
自2007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2008年愈演愈烈。2008年3月16日,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貝爾斯通以公共發行股每股2美元的低價賤賣給摩根集團。2008年9月15日,具有158年歷史、被譽為全球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由此,一場發端于美國的金融海嘯以更迅猛的方式席卷全球,海外華商亦置身其中。貿易、餐飲、制造等華人賴以生存的傳統產業,在危機大潮中艱難支撐;華人商業科技精英面臨就業與創業的困境,在去留之間徘徊躊躇。以下選取部分典型國家或地區,試圖展現金融危機對身處不同國家、從事不同行業的華商的影響。
3-1 世界華商企業資產減至2.5萬億美元
《2007年世界華商發展報告》做出推算,世界華商總資產的保守估計是3.7萬億美元。這一推算,是把除中國大陸企業之外的華商企業分成三類來進行的:
第一類,亞洲地區可列入前1000強的上市華商企業(簡稱“亞洲大型上市企業”),總資產約為2.4萬億美元。
第二類,亞洲地區大型非上市華商企業及各類中小型華商企業(簡稱“亞洲非大型上市企業”)資產約8000億美元,相當于第一類大型上市華商企業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第三類,根據世界華商投資中國的資金87%來自亞洲地區這一數據加以推算,非亞洲地區華商企業總資產接近5000億美元。
在評估2008年華商企業資產額時,本課題組仍沿用上述分類方法予以推算。對于非上市公司及眾多小企業,因數據不全,特別是這類企業在2008年因持有股權等金融資產而造成的資產減記(asset write-down),無法統計,不在計算范圍內。
2008年,世界華商總資產比2007年減少1.2萬億美元,成為2.5萬億美元,減少比例約三分之一。
3-1-1 股市下跌引發大型上市華商企業資產縮水四成五
亞洲地區可列入前1000強的上市華商企業主要集中在臺灣(46%)、香港(30%)、新加坡(12%)、馬來西亞(6%)、泰國(3.8%)、菲律賓(1.4%)和印度尼西亞(0.7%)。在上述7個地區內,大型上市華商企業資產縮水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股市跳水,帶動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減低,從而降低這些企業的償付和借貸能力,造成資產縮水。
在亞洲七大華商聚集地區,很多大型上市華商企業就是當地股市中的成分股,而該地區市場的主要股指漲跌,又能綜合反應當地整體經濟形勢和未來盈利預期,因此,本課題組傾向認為,沿用主要地區股票市場指數波動比率,可以估算出當地大型上市華商企業資產減記的大略情況。這種大略情況包括了:(1)因經濟衰退使企業盈利下降甚至虧損而造成的資產減記;(2)因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企業持有的其他國家或其他地區的其他企業股權資產的貶值;(3)企業自身持有的各種以房地產為主的固定資產的貶值;(4)美元對許多國家和地區貨幣升值而造成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減少;(5)上述因素合計影響,使得上市公司償付債務和借貸能力降低,導致資產進一步縮水。
根據2007年進入亞洲前1000強的華商企業資產所占比例,再考慮2008年相應地區股票波動的幅度,進行綜合估算可得:到2008年年底,亞洲地區大型上市華商企業總資產可能比2007年的2.37萬億減少了1.1萬億美元,只剩約1.27萬億美元。
3-1-2 房地產貶值和美元升值致美歐華商企業資產減少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肇始于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房地產價格在2006年沖高回落后,一路下行,房地產泡沫終于在2007年破裂。全球大量購買了涉及房地產次貸債券的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巨額虧損和資產大幅減記,進而銀行間流動性枯竭,美國多間大型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信用崩潰,或倒閉或被收購,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歐盟國家緊隨其后,出現資產縮水浪潮。
全球范圍內的資產縮水,雖然主要表現在股票、債券、期貨等金融資產方面,但房地產貶值的影響也不可小覷。特別是廣大華商素有購物置業的傳統,許多非上市公司和中小企業,往往依賴自有資金、自有房地產抵押貸款,謀生、經營和擴充生意。
但是,應該看到,在2008年,對于世界華商來說,房地產貶值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美國和西歐國家中。美元升值的影響,則主要作用于歐洲國家。因此,就需要對大約價值5000億美元的非亞洲地區華商企業資產做一次切割。
根據本報告第一部分(1-4-1)所述,目前,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約4800萬人,亞洲華僑華人數量約有4000萬人。在亞洲以外區域,800萬華僑華人散居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分布比例大致為5:2:1:1:1。華商資產規模從理論上講,應該與當地華僑華人數量成正比。那么,本課題組認為,非亞洲地區華商企業資產分布狀況也大約是北美洲占50%、歐洲20%、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各占10%。
截至2008年10月之前的12個月里,反映美國20個主要城市房產價格的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屋價格指數下降了18%15。同一時期,加拿大的新屋銷售價格微漲1.5%16,但同期美元相對于加元升值了22.7%。所以,若以美元計價,加拿大房地產價格也相當于下降了20%左右。那么,若以5000億美元資產的一半、即北美地區華商企業2500億美元資產計算,因房地產泡沫破裂,北美華商企業資產就可能減少了20%左右,即減少近500億美元。
2008年全年,英國房屋價格下跌了8.7%17。巴黎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災難性下跌,公寓價格降低了15%18。于此同時,2008年全年,美元相對于歐元升值12.5%,相對于英鎊升值24.7%。如果綜合考慮房地產貶值與美元升值的疊加作用,歐洲地區華商企業資產減少的比例也可能超過20%,這致使其資產減少約200億美元。
大洋洲的情況與歐洲性質相似,一方面是房地產價格下跌造成資產縮水,另一方面是匯率巨幅波動,2008年全年,美元相對于澳元升值28%。澳元的急速貶值造成大洋洲華商企業資產若以美元計價,大幅度減少。
綜上,2008年非亞洲地區華商企業資產可能總計比2007年減少700億美元以上,為4300億美元。
3-1-3 房地產低迷與匯率動蕩無礙亞洲非上市華商企業
在亞洲,華商企業主要集中的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尼,都經受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此次發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中,上述國家和地區基本處于外圍,尤其對于非大型上市華商企業(包括大型非上市華商企業和中小型華商企業)來說,資產泡沫不嚴重。即便這些華商企業的資產若以美元計價時,可能有所減少,但減少比例不大。這類企業感受最深的,恐怕是全球經濟衰退所帶來的黯淡前景。
一,臺灣、香港、新加坡集中了亞洲大部分華商企業。這三個地區匯率波動不大,故而,亞洲大部分華商企業,因匯率因素,造成資產減記的情況總體不嚴重。
二,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中,美元相對于當地貨幣,在2008年分別上漲了7.9%、17.1%和22.6%。但是,對于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個亞洲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國,在2008年上半年,全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全球飆升,這必然給包括華商在內的當地企業帶來相應的收益。這些收益有助于緩解第四季度因匯率因素而造成的資產縮水程度。
三,在日本和韓國,華商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資產額總體不大。雖然到2008年年底,美元相對于日元貶值20%、相對于韓元升值近38%,但考慮到在日華商的規模遠遠大于在韓華商,故兩者相抵,以美元計價的日韓華商資產額變化不大。
基于上述分析,加之迄今統計數據無法反映該類企業所持金融資產的貶值情況,本課題組傾向認為,2008年,亞洲地區大型非上市華商企業和中小型華商企業資產仍接近上年水平,以美元計價所造成的資產減記額估計在5%、400億美元以內,即2008年亞洲地區非大型上市華商企業資產約7600億美元。
結論:2008年,世界華商企業中,亞洲大型上市華商企業資產1.27萬億美元,亞洲非大型上市華商企業及各類中小型企業資產7600億美元,非亞洲地區華商企業資產4300億美元。2008年世界華商企業的總資產為2.47萬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了1.2萬億美元,縮水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