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后”保障體制需跟進
大興區社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尚建剛直言:有些“拆遷富翁”存在不理性消費狀況,盡管與他們存在盲目的炫富與攀比心理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政府對他們正確消費觀念的引導力度不夠到位,尤其是拆遷后的體制跟進還相對滯后,也是原因之一。
中國經銷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強磊教授表示,政府對轉型農民應加強正確的消費指導,政策規劃上要科學。他建議,可遵循“先生產后生活,先保障后消費”的原則來實施,如可嘗試分期撥付拆遷補償款。
“有些農民,人上樓了,而思想觀念還沒有上樓。對于政府來說,如何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還任重道遠。”尚建剛說,“同樣,讓轉型農民的資產能保值增值,是政府獲得農民信賴的基礎。這對于政府來說,壓力不小。”
4月10日,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老師——受大興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邀請,北京一家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來到這個小鎮,為200多名婦女舉辦“家庭科學理財”講座。
“理財規劃師講得非常好,給我的啟發很大,希望以后能多參加一些這樣實用的講座。”時隔一個多月,當時參加聽課的一位婦女還很興奮。
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張德廣對本刊記者介紹,為確保失地農民能順利完成市民身份的轉型,大興區從一年前開始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具體的“四有”方案,即“就業有崗位、增收有資產、生活有保障、管理服務有組織”。
“隨著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沒有了土地作為緩沖,轉型農民創業的成本和風險在增加,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必然降低。”強磊說。
目前,大興區專門出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用人單位招用本區勞動力一次性獎勵、創業扶持等八項政策,并安排了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
在資產增收方面,大興區通過集中歸并、資產量化、統一經營等形式,努力實現集體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民,確保集體與農民的長期收益。“讓失地農民的財富有造血功能,是保證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張德廣說。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讓農民持久合理地分享到城市化過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是真正化解“拆遷富翁”返貧危機之根本。
在生活保障方面,大興區的轉非人員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率都達100%。
此外,大興區還對原有村集體組織進行梳理,明確撤村建居過程中的各自崗位職責、工作重點、任務標準,積極發揮組織作用,創新組織服務形式。加上大力挖掘社會組織的服務作用,使農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實際需求在轉型過程中得到及時掌握和反饋,排除和疏導不少基層基本矛盾。
“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制度設計需要更細致、更科學。”趙春燕認為,這不僅需要與產業發展規劃相匹配,還要為農民轉型設計保障性制度。尤其要加強對這種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導和觀念引導,幫助他們盡快克服由于以往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所帶來的束縛,以新的角色更快地適應市民生活。□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