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安居房:群眾心中的“保護神”
烏恰縣受災最嚴重的吉根鄉柯爾克孜族布茹瑪罕大媽清楚地記得地震來臨前的種種異常情況:天已經完全黑了,但很多人家的狗卻突然狂吠不止,牲畜都顯得極為焦躁,就連村外的烏鴉也亂飛亂叫。老人尋思著大地震又要來了……
果然,沒過多久劇烈的晃動從地底深處突然襲來。未敢入睡的人們驚慌失措,紛紛奪門而出,但地震讓人站立不穩,東倒西歪……隨即,新疆地震局監測預報臺網測定,新疆烏恰縣境內發生里氏6.8級強烈地震。
然而,此次的強烈地震并沒有出現布茹瑪罕大媽記憶中的那樣生死離別、損失慘烈的場面。雖然有房屋倒塌,也有大量房屋因裂縫而成為危房,但和往昔大地震后最大的不同是,地震沒有砸傷人,更沒有把誰埋在廢墟下。讓大媽更為驚異的是,這兩年剛剛建成的抗震安居房果然抗震,不僅沒垮甚至連裂縫都沒有,已建好抗震房的鄰居們沒有大的損失。
“這次地震我們家多虧有抗震房,損失不大。”吉根鄉的吐爾干阿力說,“現在我們真是非常感謝政府幫我們建這個房子。”吐爾干阿力告訴記者,在沒有住進抗震安居房以前,晚上睡覺都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生怕發生地震。自從全家搬進抗震房后,晚上睡踏實了。他希望更多的鄉親能趕快建抗震房。
據烏恰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的統計,共有9400多戶抗震安居房經受住了這次6.8級強震的考驗。在受災最嚴重的吉根鄉群眾的心里,抗震安居房已經成為他們生命財產的“保護神”。
讓曾經的傷痛更具價值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領導辦公室主任張國文告訴記者,每次一聽到地震的消息,他最關心的就是抗震房是否發揮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作用。近5年的情況讓他寬心了不少,幾次大地震已經證明,抗震安居房在保障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發生6.8級強震,那次地震共造成268人死亡,3萬多戶居民的房屋倒塌。張國文說:“那次沉痛的代價讓自治區黨委下決心要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防患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巴楚-伽師地震一周年之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在全疆范圍內推開“抗震安居工程”。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新疆著重加大對地處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的貧困鄉村及邊境貧困農牧民建房的補助力度,對于年均收入低于670元的農村特困戶補助4000元;對年均收入在670元至865元的高寒山區貧困戶每戶補助3000元,平原地區每戶補助2000元以加快推進“抗震安居工程”在全疆的建設。
很快“建房資金以群眾自籌為主,政府適當補助,商業銀行貸款,組織動員社會幫扶,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動員宣傳從地震多發的山區向天山南北廣大農村牧場推進,新疆各級政府更是將“抗震安居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頭等大事,由“一把手”親自抓落實。在隨后的幾年里,新疆各地很多農家的房前屋后及牧民定居點都堆放起木材、紅磚和沙石,各族群眾在自治區及當地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砌磚墻、抹墻泥,一派繁忙景象。
據新疆抗震安居辦的最新統計,截至2008年9月,國家、自治區及個人已累計投入350億元,全疆已有188萬戶城鄉居民建起了抗震房。
主持新疆十幾種抗震安居房性能評估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周鐵鋼這樣評價新疆的抗震安居工程:“這些史無前例的探索是我國村鎮建設的一大壯舉,為我國中西部其他貧困地區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高瞻遠矚、超前決策,防患于未然,使得新疆的防震減災事業走在我國抗震減災的最前沿,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