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歐美模式沒有戶口只有居住證,沿海包括廣東都推出了居住證,希望通過居住證模糊城市戶口、農村戶口的界限,大家都沒有戶口,只有居住證。上海則是綠卡制度,即將農村人和外地人當作外國人來看。談到重慶會不會搞居住證的時候,重慶市發改委的一位官員說,不會。什么時候用居住證?他表示,要到城鄉差別基本消除的時候,也就是城市人口到了百分之八九十,按照劉易斯的經濟學定理來說,就是出現了拐點的時候。(其概念就是當城市人口到了整個社會人口90%以上時,10%的務農人口得到的收入絕不比城市里人居收入低)。 “這個倒是是自愿的,不想改戶口就可以不改”,談到要不要求改戶口的時候,北碚區居民王杰說道,現在他們村居民既有城鎮戶口,也有農村戶口,但還是有一些居民自愿改成城鎮戶口,進而有了城市的利益,談到這里王杰不無羨慕:“畢竟城鄉醫保、社保水平不一樣,事故賠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重慶,事故死亡賠償為當地人均收入乘以20年,重慶今年城鎮收入為15749元,農村為4621元,殘疾根據傷殘等級也如此計算。在這個意義上,戶籍的不同,意味著20多萬元的賠償差距。 重慶目前的模式是兩種戶口并存,既有城市戶口,也有農村戶口,不是把兩個戶口的隔離起來,而是架設通道,使農村人口、農村戶口能夠很自然地流進城市。
重慶戶籍改革,面臨著種種問題及阻力,相關立法和戶籍政策相對滯后,規定內容不夠明確。當前,戶籍管理政策依據主要是1958年的《戶口登記條例》,對目前的實際操作缺乏指導意義,另外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不夠。戶籍管理與群眾的許多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由于戶籍管理涉及法律、法規的滯后、不完善,導致實際戶籍管理工作改革陷于被動。受利益影響,一些人乘機鉆政策、法律的空子,為了子女上學、參軍、城市拆遷、享受低保、房產交易等將戶口隨意遷移,造成長期人戶分離。
利益的獲取依賴于戶籍管理的情況突出。目前,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社會福利、服役退伍、稅費繳納、事故理賠、學習教育等政策的執行仍依附戶籍管理,特別是區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與利益的關系更為緊密。此外,集體資產收益、福利保障、土地征用、拆遷賠償、宅基地分配等方面也與戶口密切相關。如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在交通事故賠償、招工、參軍后安置等待遇不平等;又如兩江新區的一個農業戶口就意味著有幾十萬的經濟利益,多分一個戶口就有可能值幾十萬。正因為有這么大的利益可得,才會使更多人通過各種途徑,想盡一切辦法辦理與自己利益相關的遷入和分戶,也就造成了戶籍制度改革中沈萬林們的積極改戶和王杰們的觀望。(來源:《中國報道》雜志供人民網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