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幾套房呀?”“你問這個干什么?”這是最近南京一些社區居委會主任上門對居民進行戶口核對時經常發生的對話。這次戶口核對是7月20日開始的,是為今年11月1日正式開始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所做的摸底調查。與此相關的還有住房的面積和房間數,對于這些數據,不少受訪居民都顯得比較敏感。
人戶分離比例高達四成
為了統計戶籍和實際居住不一致的情況,本次普查專門制作了“人戶分離人口登記臺賬(即‘長表’)”。
秦淮區五福街社區居委會主任閻珍告訴記者,從該社區半個月的初步摸底情況來看,人戶分離的比例高達40%左右。該社區現有常住人口11000多人,共計3600戶,但有戶籍的為2600戶,戶籍不在本社區的寄住人口有2700多人,約為900戶,這些人中不少是人在社區范圍內的城市桃園等小區買了二套乃至三套房后戶口沒有遷來,也有的是市區內其他地方居民在此租房居住的。此外,戶籍在而人不在的空掛戶為700戶,除了近半數為拆遷戶外,其余則是在其他地方買了房子,但戶口沒有遷走。
對“家有幾套房”很敏感
將于11月1日正式啟用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表短表”,與前次普查不同的是刪除了與收入有關的內容,增加了“本戶住房建筑面積”和“本戶住房間數”項目。其中,家里有二套或二套以上住房的,數據填入“本戶住房建筑面積”欄目里。但戶核員登門調查時,不少受訪戶心態微妙,有的含糊其詞,有的吞吞吐吐,有的則反問,“人口普查你們問房子干什么?”還有的則拒絕回答。
相比較而言,老小區的居民相對直爽一些,而住在新建的高檔小區里的居民則有較重的隱私意識,對戶核員的提問不愿多說。在目前的摸底過程中社區居民承認有三套房的只有3人,而說家里有兩套房的則有20多人。
戶核員一天跑84戶病倒了
今年52歲的閻珍主任和社區工作人員分成若干包干小組,但在抽簽后,閻主任和社區黨委書記江穎所在的組,又主動將難度較大的毛家苑等片區攬下。
根據要求,上門摸底調查平日是下午4點到晚上8點,一般是每人每天調查10至15戶,雙休日則是全天無休。
7月28日,閻珍主任為了利用雙休日居民在家的時間多,而抓緊做調查,一天跑了84家住戶,結果累得腎結石急性發作,疼得在醫院連打兩針杜冷丁才止住疼,醫生建議開刀她拒絕了,31日又到社區忙起了普查工作。
普查信息不兼容難煞人
此次普查需采集民政、計生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分屬不同的信息平臺,而且各平臺間相互“不兼容”,即相關數據要分別填寫不同的表格和輸入不同的平臺,而由于后期計算機處理的需要,不少信息內容都使用相關的代碼表述,戶核員在填表和輸入時,需要查詢相關代碼,但目前每個社區只有一臺電腦可以聯網查詢,明顯不夠用。
再者,雖然居委會在社區進行了拉橫幅等形式的廣泛宣傳,但有的居民對于摸底還是不太清楚。
雖然絕大多數居民在戶核員上門說明后比較配合,但參與摸底工作的戶核員都希望市政府能夠通過媒體進行公益宣傳,讓市民了解這次普查的意義和要求,配合戶核員的工作,從而確保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