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0年凈增有效灌溉面積9200多萬畝,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
中原大地麥浪翻金,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往穿梭。河南駐馬店市關王廟鄉村民張雙喜滿臉喜悅:“多虧及時澆上了水,不然大旱哪能大豐收?”
這是我國糧食八連增之后的又一個豐收之夏。在水旱災害頻發的背景下,糧食連年增產豐收,尤顯珍貴。
“有收無收在于水”,金色的豐收畫卷背后,離不開水利的重要支撐。10年來,全國凈增有效灌溉面積9200多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3億畝,使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25億畝。我國以占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飯問題。水利,筑起了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固基石。
灌區: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成為糧食生產的中流砥柱
[鏡頭]四川大英縣河定海村的田間,綠茵茵的稻田一派生機。“今年水源有了保障,我種4畝多田,每畝至少能收600多公斤谷子!要是以前,每畝最多也就收個200多公斤。”村民陳大奎感慨地說,“現在干渠修到了田頭,用水不愁,春灌用水有了保證,像今年夏天這么旱也沒問題。”
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農田水利,一頭連著國家糧倉,一頭連著百姓生計。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特別是2011年,中央明確提出,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農田水利,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推動農田水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核心在灌區。”占全國耕地面積49%的灌區,生產了約占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特別是大型灌區,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
加快大型灌區改造,到2011年底,納入規劃的434處大型灌區已有110處完成投資,不僅提高農業的抗災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用水效率,實現了“藏糧于田”。10年來,通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新增、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9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700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
10年來,對777處重點中型灌區骨干工程進行配套改造,新建嫩江尼爾基、寧夏沙坡頭、海南大廣壩、四川武都等一批灌區,實施全國251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
十年征程,十年跨越。經過灌區新建改造,全國灌區凈增有效灌溉面積7200多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3億畝,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