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對數字的影響呈逆向
“你們怎么對GDP這么感興趣?”中部某省統計局核算處處長,對于本刊記者關于GDP的疑問,笑著反問。掌管著有“統計的龍頭”之稱的核算處,對于國家統計局正在積極部署的GDP下算一級工作,他表示,“目前應該說具備了下算一級的條件,但下算以后我們的壓力就更大了。各個地方都說自己的數被算低了,天天來找你。”
事實上,這位處長的擔心,在國家統計局層面已經發生。在GDP核算制度由之前的“審算結合”過渡到當前的“下管一級”之后,柯惠新告訴記者,就出現了各個省都來跑數字的情況。這個省算了又算,提高了1%。那一個省就不干了,也要求提高多少。“所以這里面是有很多考慮的。”
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在一些地方,個別領導出于政績考慮,還存在對統計數據進行行政干預的問題。一些企業、單位和個人,出于各種利益的考慮,不愿意提供準確數據,遲報、漏報甚至是拒報統計資料。葉青告訴記者,大約5到10年前,他聽過的典型故事是:年末,某縣縣長把重要部門的負責同志召集在一間房子里,一塊湊數字。應該說,“這種做法現在比較困難,因為縣一級的GDP由地市來算,這不是縣長、書記想要什么數據就可以要到的。”但葉青也坦言,他擔心領導干部控制不了GDP總數,不排除他們“未雨綢繆”深化到GDP構成數,即讓企業的數字報大一點,這樣的做法隱蔽性更大。
“領導權力對數字的影響是呈逆向趨勢的”,葉青指出,“表現最強烈的是鄉鎮、縣、街道這一級。他們直接管企業,很關心數字的增長幅度。為和別的鄉鎮作比較,有動力去修改。”
鄉鎮的統計力量本身又是相對薄弱的。這種情形在采訪中被基層統計人員形容為倒金字塔結構。“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任務繁多的鄉鎮統計部門,通常只有3到6個人,一般叫統計站,掛在經發局下。受編制影響,為降低成本,經常是發改、統計、物價三個部門放在一起,有可能搞統計的就兩三個人。面對區里眾多企業,根本就顧不過來。
在湖北這個中部省份的一些市縣,統計調查隊伍自身的體制沒有理順,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統計工作的穩定開展。某市統計局綜合科楊科長告訴記者,他所在市的調查隊原來是市統計局的二級單位,隨著國家調查總隊的成立,現在升格為與統計局平級,承擔原來城市調查和企業調查的任務,但農業的調查任務是由調查隊和統計局兩邊共同承擔的。“這對地方來說很難,國家沒有明確業務到底分在哪里。調查隊在屬于市統計局的二級單位的時候,屬于事業編制,一些工作人員是事業編制的身份卻干著統計局這邊的活。改革之后,調查隊編制的人員就理所應當地到調查隊工作,原本干的統計局的工作就出現了人手不夠的局面。”
楊科長告訴記者,不但是鄉鎮,一般縣一級的統計部門編制也非常緊張。十幾個人,“一正三副”加上辦公室人員、司機、后勤,真正在業務崗位上的人員并不多。
“統計的地位雖然提高了,領導干部講話、匯報材料、政府辦、黨委辦日常的工作都離不開數據,但作為基層統計部門領導,猶如被放在一個火山口上。一邊是統計數據的真實、一邊是政績,必須要拿捏好分寸,走好鋼絲。”一位剛赴任某市統計局不久的局長,不愿過多接受記者的采訪,但說了上面這段話。
被低估之嫌
即便是被媒體詬病為“虛高”乃至“虛假”的地方GDP數字,本刊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一些中部省區表示,其實仍有保守的成分。“比如一季度我們的GDP增速按照我們自己的核算超過20%,但從國家到省一級一級核算下來,我們的數字最后是15%左右”。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很快,但尚未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服務業統計水平參差不齊。”在葉青看來,這是近年來地區與國家GDP數據產生較大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在核算GDP時,從各個角度評估主要基礎數據,特別是利用稅收、用電量、貨運周轉量等相關指標對地區GDP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對不符合實際情況或明顯異常的基礎數據,要作適當修正(多數是下調)。而各地區在核算GDP時,雖然也進行評估,但修正時掌握的尺度一般比國家的要寬松。”葉青認為,但“應該看到,有的地方數據寬松,也有地方是瞞報數據的”。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過去采用的核心指標是工農業總產值的前蘇聯的核算體系,直到1992年,才全面采用聯合國公布的SNA核算體系。這一年的1月,國務院通過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也稱中國新核算體系。隨即在8月,公布了實施通知,從此開始了正式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核算,并開始編制經濟循環賬戶和資產負債表。
但是,對工農業總產值的統計一直保持著“優勢”。尤其是農業,按業內的說法是“農口數據是中國最可靠的數據,質量最高”。
相應的是三產的統計非常薄弱。“服務業有被低估的嫌疑。”在中部省區采訪期間,記者不斷聽到此種說法。
三產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批發、零售、餐飲、金融、房地產和其他服務業,核算主要根據相關指標。比如交通運輸,在基數之上,再將交通運輸總周轉量(這其中涉及公路、水路、航空、鐵路等,按一定比例來折算),按一定的發展速度來核算,批發零售則根據零售額的發展速度進行核算。三產中有大量的個體私營企業,他們有盈利,應該算增加值,但往往統計不上來。在非普查年度,三產的數據主要是資質以上、限額以上企業上報的數據。“抓住普查的機會,一次性地把平時很難統計到的,特別是像規模比較小的服務行業資料統計上來。現在經濟普查每五年做一次,這對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大有裨益。”湖北省經濟普查辦公室的彭主任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