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帕海保護區內的黑頸鶴和赤麻鴨。
劉 強攝
5月4日下午,賀鵬又來到云南香格里拉縣城西北的納帕海邊,看望他熟悉的“朋友”們——黑頸鶴、赤麻鴨、綠頭鴨,以及其它在這里的水禽。
“總共還有500來只。”賀鵬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組的研究人員,在納帕海監測站監測水禽已有大半年。他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今年4月,納帕海水禽數量比去年同期少了70%,種類少了30%以上。”
野生生物遭重創
干渴的亞洲象跑到瀾滄江邊,1個多月不回森林
據統計,目前,云南約有750萬畝自然保護區受到干旱影響,其中約10萬畝為重旱,部分面積較小、生態脆弱的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水源枯竭、濕地面積縮小,野生動物生存所需水源和食物匱乏。
“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強、關聯度高,旱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造成的損害在短期內無法恢復,有的影響甚至是不可逆的。”云南省林業廳副廳長劉一丹說。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專家楊曉君等人實地調研了干旱對云南野生動植物造成的影響。
“滇東一些石漠化地區,土壤的保水性本來就很差,加上持續干旱影響,大片植物枯黃或死亡。”楊曉君說,干旱造成的森林毀壞,有一小部分已基本無法恢復,部分被毀壞森林至少需要3年以上才能恢復,這對生存于其中的野生動物影響巨大。
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獨特的地區,擁有全國95%以上的生態系統類型和50%以上的動植物種類,被譽為“生物基因寶庫”。目前,云南共有152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300萬公頃。
然而,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已對云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構成了嚴重威脅。
云南省林業廳監測,昭通市巧家縣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發現攀枝花蘇鐵大面積死亡,巧家五針松回歸造林幼樹死亡率達20%左右;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有156株野生蘇鐵死亡;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大圍山國家級保護區內已發現100多株蜆木(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樹葉干枯并脫落,瀕臨死亡;白馬雪山國家級保護區237株紅豆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約3000株珙桐(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等重點保護植物零星死亡。
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扎渡鎮勐礦村下勐礦組周邊的亞洲象因水源短缺,已跑到瀾滄江邊1個多月,不肯返回森林,一直在村子旁邊和農田里活動,給當地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曲靖市會澤縣黑頸鶴保護區內的黑頸鶴,往年通常在3月底4月初才會離開,今年則提早了一個月。
楊曉君介紹,除濕地干涸直接導致動物死亡外,部分干旱地區野生動物數量也呈下降趨勢,受影響最大的是魚類和兩棲類,其次是鳥類。具體地說,水源缺少或干涸導致物種種群短期、大量地向水源地集中,增加了被采集和獵殺的風險;干旱導致目前處于繁殖季節的動物,尤其是魚類和蛙類,不能正常繁殖;干旱和高溫還可能造成動物北移,改變本地動物多樣性組成,使境外物種“乘虛而入”。
病蟲害日漸加重
與正常年份相比,有害生物發生面積上升71.9%,危害面積上升88.9%
威脅還來自隨著干旱持續而日漸加重的病蟲害。
云南省林業廳專家介紹,今年,云南病蟲越冬期較往年大幅縮短、世代重疊。往年在4月中旬以后才會陸續發生的小蠹蟲,今年2月底就已經在玉溪市華寧縣盤溪鄉、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山等干旱區域發生并造成危害。
目前,全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達343.8萬畝,其中中度以上危害為170.03萬畝。與正常年份相比,發生面積上升了71.9%,危害面積上升了88.9%。
針對有害生物危害嚴重的情況,云南省各級林業部門通過落實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工作制度和干旱期間信息上報管理制度,及時掌握病蟲情動態,發布災害預報,有針對性地提出防控措施。
劉一丹說,下一步,云南省林業部門還將繼續開展病蟲監測預報,及時上報、發布災害趨勢預報,做好應急處置準備,一旦出現災情,立即依案處置;強化檢疫執法,嚴防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