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按部就班到追求創新,在新舊觀念交鋒中,他們為新大綱編修試訓探索出一條條新路——
改革貴在下定“破”的決心,鼓足“闖”的勇氣
世紀之交,隨著科技練兵蓬勃興起,現行軍事訓練大綱所規定的訓練內容,明顯滯后于高技術條件下軍事訓練發展。我軍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修試訓工作緊鑼密鼓進行。
“官兵分訓”、“質量調控”、“統分結合”、“滾動發展”……全新的訓練模式向傳統思維觀念發起了挑戰。
單兵階段實行官兵分訓,是新大綱的一個重要變化,也是試訓的重點和難點——我軍軍事訓練傳統是官兵同訓,而新軍事變革要求官兵分訓。
一時間,官兵分訓阻力重重,舉步維艱。傳統組訓方式與新軍事變革需要矛盾,讓許多試訓部隊望而卻步。
剛剛起步的官兵分訓改革,要不要退回到官兵同訓?這個旅黨委反復研究認為,官兵分訓是大勢所趨,不分,改革受阻;驟然完全分開,脫離了部隊實際,改革同樣受損失,必須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訓練新路子。
著眼部隊建設實際,這個旅按照“一般課目士官組織、重點難點課目軍官組織”的原則,采取軍官、士官“雙軌制”,營連每天指定一名軍官擔任值班員,排指定一名士官擔任士官長,分別負責本級訓練的組織實施。此舉有效地解決了官兵分訓中的難題。
隨后,這個旅著眼新軍事變革需要,對分隊軍官訓練組織與實施、訓練質量調控等進行探索,并及時總結出經驗,將《新大綱試訓面臨幾個具體問題及對策》上報總部。
看到這份來自訓練場的報告,總參機關一位負責新大綱試訓的領導連說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你們研究得這么深,沒想到對策措施解決得這么好,沒想到你們落實總部訓練改革的意圖這么堅決。
訓練改革實際上是一場新舊觀念的碰撞與交鋒,按部就班就難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面對試訓中遇到的問題,這個旅黨委確立三條原則:一是敢于“破”,不破不立;二是大膽“闖”,不怕丟面子;三是堅決“放”,讓官兵唱主角。
新大綱試訓結束時,這個旅被總部評為全軍新大綱編修試訓先進單位。同時,總部又賦予他們編寫與新大綱配套的《陸軍軍事訓練指導法》。
2007年,我軍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修試訓工作正式啟動??偛吭僖淮伟研麓缶V重頭戲《合成軍隊師旅團》編修試訓任務交給他們。旅作訓科長喬思軍全程參與了這次新大綱編修試訓,他掰著手指列舉旅對訓練改革所作貢獻——
拓寬四級制評定范圍,增加百分制考核比重,恢復了評選“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傳統做法;著眼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把維穩、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納入大綱體系;針對營一級合成程度提高實際,加強營戰術協同訓練……
其實,細細梳理,這個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擔負我軍第三代到第七代訓練大綱的編修試訓任務,為全軍編寫過《軍事訓練等級評定》等10余項法規教材。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在不斷開闊視野中,他們開始觸摸信息化戰爭的須角——
把目光投向未來戰場,讓腳步走近未來“對手”
如果說農業時代的戰爭是“摔跤”,工業時代的戰爭是“賽車”,那么信息時代的戰爭就是“下棋”。從靠“鋼鐵”取勝轉向靠“芯片”取勝,正成為今后戰爭形態演變的主旋律。
面對未來信息化條件下戰爭,這個旅黨委感到,推動軍事訓練轉變,必須走機械化信息化復合式發展道路,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樣式、作戰指揮、戰法訓法研究。
視野的廣度決定著思維的敏度。復雜電磁環境訓練是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訓練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抓手。然而,訓練場上復雜電磁環境設置難,讓許多部隊官兵望而卻步。
“要開展復雜電磁環境訓練,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復雜電磁環境?!边@個旅黨委迎難而上,把目光投向未來戰場。
沒想到,一場不經意的演練,讓這個旅領導發現復雜電磁環境并不“復雜”。
初春的桐柏山,春寒料峭。這個旅組織信息化條件下實兵演習。機動途中,二營營長突然聽到電臺傳來旅長唐巖峰的聲音:“二營長,停止前進,向某高地集合!”二營長二話沒說,立刻指揮部隊向某高地奔去。當二營長風塵仆仆地趕到時,突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有識別命令真假。
打開干擾設備,讓旅常委們上車體驗干擾環境中電臺通話;架設多部電臺,讓無線電兵在噪聲中練“耳功”……這種看似有違常態的做法背后,唐巖峰的目的就一個:都說復雜電磁環境摸不著、看不見,就想讓官兵感受到它無時不在。
邁開復雜電磁環境訓練第一步后,這個旅又立足現有裝備,組織同頻同類電臺進行阻斷式干擾,用全旅最大功率電臺進行壓制式干擾。
一邊人為設置復雜電磁環境,一邊組織官兵探索種種應對之策。改頻、換頻、多方式組網、多路徑通信,訓練場上電磁密布,無形戰場刀光劍影。
“只有始終站立新軍事變革潮頭,不斷開闊視野,才能不迷失方向,走得更遠更好?!被貞浧疬@10年走過的探索道路,旅政委彭玉斌感慨萬分。
大漠起烽煙,沙場秋點兵。一場信息化條件下實兵對抗演練在塞外打響。為應對復雜電磁環境,唐旅長把指揮車裝扮得像個刺猬一樣,插滿了各種天線,各種通信手段竟有7種之多。
“走起來一大串,停下來一大片”,曾是裝甲機械化部隊機動時的真實寫照。唐巖峰算過這么一筆賬:全旅大大小小機械化裝備數百臺(輛),開進時按普通車間距算,綿延數十公里,從第一臺裝備出營門到最后一臺裝備出營門,需要一個多小時。
這一個多小時時間,敵人衛星能偵察幾次?火炮、導彈能瞄準幾次?飛機能轟炸幾次?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瞬息萬變,分秒必爭,錯過一分鐘,就有可能導致戰爭失敗。機械化部隊怎樣才能在信息化戰爭中有所作為?
從那天起,這個旅黨委“一班人”就深入到訓練場,開始研究機械化作戰樣式、基本作戰單位編組、營一級應擔負什么樣的作戰任務、具備什么樣的作戰能力等問題。很快,機步旅應該以合成營為基本作戰單元等研究成果引起總部關注,并吸收到新一代訓練大綱中。
十年磨一劍。如今,這支從訓練場走出的我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旅,已成為我軍一支鐵甲勁旅。去年秋季,總部決定組織我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旅與我軍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某裝甲團同場較量、以試鋒芒,檢驗其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這是一次最高水平的巔峰對決。這個旅千里躍進當年成吉思汗躍馬揚鞭的內蒙古大草原,在生疏地形與復雜電磁環境下,與以逸待勞的北京軍區某機械化部隊進行實兵對抗。
這是一次極為嚴峻的實戰考驗。對這個旅來說,既要拿出“壓箱底”的本領與對手一決雌雄,更要擔負起為裝甲機械化部隊發展方向探路的重任。
硝煙彌漫的演練現場,他們堅持與對手斗智斗勇,在技術與戰術結合上尋求突破復雜電磁環境的對策,圍繞戰術對抗與謀略對抗演練全縱深立體攻擊戰法;針對參演部隊力量多元特點,演練陸空聯合精確打擊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內容,受到總部機關充分肯定。
演練結束后,這個旅官兵沒喝慶功酒,而是著眼新軍事變革特點,圍繞實兵對抗各個環節,查找出了7類129個具體問題,并就如何提高部隊指控能力、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及拓展部隊訓練的方法路子等,向總部提出具體建設性意見。
“在農業時代的冷兵器戰爭中,體能起主導作用。在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中,鋼鐵起主導作用。在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技術將成為構成作戰力量的主要素。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能力,將是我們下一個目標?!苯Y束采訪時,唐巖峰這樣對記者說。
思想有多遠,步子就能走多遠;認識有多深,步子就能邁多大。這個旅走過的不平凡轉型經歷,不正是我軍堅持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縮影嗎?
【后記】 探索無止境 改革無止境
當前,風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在沖擊機械化工業時代的同時,在軍事上也強烈地沖擊著機械化戰爭的堤岸。信息化戰爭形態代替機械化戰爭形態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充分認知未來的人,才有可能準確地把握未來戰爭的特點規律,并有可能占據未來軍事斗爭的制高點。
探索無止境,改革無止境。為了和平,我們期望這支英雄部隊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胡君華 費士廷 特約通訊員 楊西河)
(文中照片由付曉飛、黃萬里、毛鐵朕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