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海事局原黨組書記林嘉祥酒后失德事件成為輿論的焦點。這起被手機捕捉下來、隨后在互聯網上傳播,并迅速在傳統媒體上引起眾多評論的事件,再一次讓人感到了各類新興媒體的巨大力量。一件原來很難被公眾知曉的事現在可以借助新興媒體曝光,而原有的新聞監管體制也變得不再堅不可摧。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興媒體,中國軍隊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一貫良好的中國軍隊形象會不會受到沖擊?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防大學政工教研室副主任公方彬。
記者:公副主任,最近被吵得沸沸揚揚的林嘉祥事件,再一次讓人們感到了各種新興媒體的巨大力量。對于新興媒體的特點,您是怎么理解的?
公方彬:林嘉祥可謂網媒時代具有指標意義的人物,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一定意義上說,林嘉祥已經被網絡口水淹死,不管事件還會有什么樣的發展。
從林嘉祥事件,以及此前出現的山西黑磚窯事件、陜西“周老虎”事件、東北倉儲糧失竊事件、封口費事件,等等。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到,各類新媒體正在以不可遏制之勢,有力地改變著整個世界的政治生態,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改變著大眾的思維習慣和思想方法,改變著公權力的運行和走向,改變著公眾人物的價值觀念和處事方式。
記者: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應該說都具有較大的不可控性。對林嘉祥事件有評論認為:“網絡讓社會變得更加開放透明,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要受到監督。在網絡時代,一件事情迅速傳播易如反掌。”確實,在網絡等新媒體誕生之前,這樣的事情是很難在傳統媒體上出現的。
公方彬:新媒體發揮的積極作用,主要是從新興媒體對公權力的監督和約束力而言的。應該說,這是科技發展、黨的執政方式轉變與政治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民眾權利意識與社會參與熱情的必然結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其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每個公民都在有意無意中參與到網絡中來。可以肯定,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網絡空間還會擴大,網絡民意會以更為強力的方式表達出來。
記者:11月7日的《中國青年報》軍事周刊上刊登了一篇某集團軍政委題為《改革開放與當代中國軍人形象力》的文章。文中寫道:“現代化軍隊建設實踐證明,國防實力和戰斗力不僅包括武器裝備等硬實力,也包括軍隊形象的軟實力。”那么您對軍隊形象的軟實力這個問題怎么看?
公方彬:這是富有見地的判斷。也正是因為此,決定了我們必須進一步分析有效提升我軍軟實力的問題。
現今世界,一大熱點是中國的崛起,伴隨著這種崛起,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在思考何為大國崛起,要保證我們真正實現崛起,應重點關注和提升什么。
有人說:三流國家出口產品,二流國家出口標準和規則,一流國家出口價值觀。這至少告訴我們,大國崛起并不僅僅崛起于GDP,同樣重要的還應當包括文化和價值觀。當我們認識這一點后,從黨、國家自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都說明需要在此問題上有所突破。
記者:那么,我們就來談一談關于我軍形象的問題。在傳統媒體上,一些關于軍人形象的負面報道可能會被過濾掉,比如說個別軍車違章、個別軍人軍容不整等現象。但是,由于新興媒體的不可控性,這些問題可能就會被曝光,軍隊的形象可能就會受到影響。那么,您作為一名我軍的政治工作研究者,您認為新興媒體的出現對我軍形象的塑造有影響嗎?
公方彬:對這個問題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和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就軍隊來講,平面媒體時代,基于種種原因,軍隊享有特別優待,尤其這種寬容除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外,主要的還是受到自體制內權力運行方式的呵護。進入網絡時代,軍隊不可避免地進入公眾褒貶范圍,這是大趨勢,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我軍人民軍隊性質的必然反映。
要保證我軍優良形象繼續保持下去,唯一的出路是加強自我約束力,即在任何情況下都以良好形象示人。試想,當網絡的監督力帶來的是廣大官兵自覺性、自控力的加強,怎能不是一件好事?!
記者:那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對我們的軍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以前一個軍人在公眾場合衣著不整或者舉止失當,如果只被身邊的人看到,影響的就只是他個人的形象。而如果有人正好用手機或者DV拍下來放到網上,影響的就是整個軍隊的形象。這也就要求我們軍隊的每個個體成員要加強自律。
公方彬:應該說,新媒體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你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網絡,它會給你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如果你消極對待,防范圍堵,結果只能置自己于尷尬境地。
事實上,我們應當積極對待,有效利用,真正將其發展成為我軍塑造良好形象,提升軟實力的放大器。也就是說,當每一個部隊各級機關和每個軍人,都真正意識到我在大眾的注視之下,在被評價之中,必將形成更加強烈的自覺、自律意識,更加努力地履行新使命,擔負起多樣化軍事任務,保證把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維護好。
當然,我們強調軍隊和軍人加強修養,努力完善自己的同時,也有必要適應網絡的規律,優化方法手段。具體做法:比如主動創設議題,以主導網絡熱點,同時為大眾提供減壓閥、泄洪渠。再比如借助專家學者的引導能力,讓其發揮“試水”功能,或者說通過學者之口獲知民意走向,在此基礎上施以正確引導。還有制訂應急機制,有效借助軍事新聞發言人,形成由網絡熱點直接進入新聞發言人闡發范圍,并將此化為常態,等等。
記者:由于網絡等新興媒體具有放大和聚焦的特征,它會把某個個體或者個別事件的優點和缺點無限地放大。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虐俘事件”雖然是幾個士兵所為,但對整個美國軍人的形象產生了惡劣影響。而中國軍人在四川抗震救災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形象,也極大樹立了中國軍隊的良好形象。奧地利《新聞報》就評價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應對災難的能力像中國軍隊這樣出色。”
公方彬:到目前為止,我軍的社會形象良好,輿論支持度甚高。對此,每一個軍人都應倍加珍惜。與此同時,也必須認識到,我們這一代軍人在享有歷史紅利之時,也必將承擔起現實的付出。因為人民群眾因軍隊的貢獻而支持和贊美,也因軍隊既成的道德形象而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黨的執政方式的變化,社會公開透明度的提高,尤其是人民群眾的獨立思維能力增強,享有公民權的意愿愈加強烈,一切都必然進入公眾的輿論評價系統。值得注意的是,處在平面媒體、聲像媒體時代,其運行方式決定著可控性強。進入網絡時代,任何人都是信息的發現者和發布者。這種人人參與和可控性困難的特點,必然把包括軍隊在內的所有掌握公器的集體或個人納入審視范圍,進行褒貶抑揚。這也是較長時間以來,民眾對政府行為、官員行為批評越來越強烈的重要原因。(潘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