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無人超市“淘咖啡”門口體驗的用戶排起了長隊。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攝
亞馬遜的Amazon Go、繽果盒子、淘咖啡……近段時間以來,與無人超市有關的消息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作為消費者,看重的是新奇的購物方式和不一樣的購物體驗;在技術專家看來,無人超市節省多少成本只是表面現象,掌握顧客的購物習慣和大數據后精準營銷,才是最終目的
掃碼通過閘機,隨意在店內選貨,離店時經過一道“支付門”,在經過這扇門的幾秒鐘時間內,不需要拿出錢包或者手機,用戶就會被自動扣除選好的商品款項……這個神奇的黑科技,就是最近在“2017淘寶造物節”上亮相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在它背后,是螞蟻金服的物聯網支付技術。
因為亞馬遜的一部宣傳片,無人超市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盡管原定3月底向公眾開放的Amazon Go推遲開業,淘咖啡也尚無商用時間表,可是國內已經出現商用了的無人超市繽果盒子和快貓、TakeGo。無人超市果然有這么神?它是否會遭遇共享單車曾經遇到的誠信尷尬?電商巨頭們紛紛布局無人超市,僅僅是為了減少幾個收銀員嗎?
“逃單”難不難
“無人超市”到底靠什么來實現無人?從公布的視頻來看,亞馬遜使用的是純計算機視覺技術,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淘咖啡混合使用了計算機視覺和傳感器感應并疊加了非配合生物識別技術(“非配合”的意思是在用戶無感知的狀況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實),來識別人和商品,降低誤判率。
“傳感器感應主要是感應商品的信息以及定位商品的位置。生物識別技術主要用于根據用戶的身體特征完成身份核實。它們能夠輔助視覺技術做商品和用戶的識別。”曾曉東介紹說,正因如此,在同樣200平方米的超市里,純計算機視覺技術的Amazon Go能支持20人同時進店購物,淘咖啡能支持50人。
在淘咖啡開業以前,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的工程師們作了一次內測,“精心”制造了各種混亂,比如把商品放進書包里、塞進褲兜里;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柜前搶爆款;戴墨鏡進店……“從內測來看,用戶戴著帽子或者墨鏡進店基本也能識別,商品放在包里或口袋里也都可以被識別到。目前身份誤識別率是0.02%,商品誤識別率為0.1%。”曾曉東表示。
由此看來,想在無人超市“逃單”并不容易。不過在極端場景中,也有讓技術無奈的情況。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技術專家陳力坦言:“比如用戶同時戴著墨鏡、口罩和帽子入場,那就會難以識別身份。如果用肢體緊緊捂住商品,就像手機在電梯里收不到信號一樣,會導致不能識別和定位商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淘咖啡背后,涉及會員賬號打通、商品鏈路和支付三塊技術方案。其中,物聯網支付方案是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的研發工程師研發的。這個實驗室目前已有30多位研發工程師,是螞蟻金服博士比例最高的團隊,負責包括VR,區塊鏈等各種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去年底螞蟻金服發布了全球首個落地應用的VR支付技術,也出自這個實驗室。如此強大的技術團隊都有尚未解決的問題,可見無人超市的身份和商品識別確實是需要突破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