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保護主義成中國鋼鐵出口“絆腳石”
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全球性需求疲軟才是鋼鐵產能過剩及行業困境的最根本因素。然而,相較于“全球”這一過于寬泛的概念,“中國鋼鐵”因其更加具體、更易標簽化而成為歐美等經濟體頻頻施壓的首選對象。
而數據顯示,對美國、歐洲地區的鋼鐵貿易一直都不是中國鋼鐵出口的大頭,歐美等國頻頻對中國鋼產品發難的立場實則也不夠牢靠。2015年,中國對美出口鋼材240萬噸,對歐洲出口950萬噸,而這一年美國每年鋼材進口用量在4000多萬噸,歐洲過去一年的內部鋼材貿易量則有一億多噸。
今年前4個月,中國鋼鐵對美國的出口量只有37萬噸。照此規模,今年的對美出口量很有可能連200萬噸都難以突破。而歐盟最大的鋼鐵進口量,主要還是基于歐盟內部28個成員國家之間的鋼材貿易,第二大進口來源包含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獨聯體地區。中國去年對東南亞七國、中東九國、韓國及印度的出口就已經超過了總量的50%。換言之,中國鋼鐵出口的主要流向是亞洲地區。
另據報道,美國去年頻繁發起鋼鐵貿易調查,在高關稅的沖擊下,2015年以來美國鋼鐵進口量出現大幅下降,全年進口量為3860萬噸,顯著低于2014年的4434萬噸。進口量的大幅下挫,使得美國國內鋼鐵產量企穩回升,并于2015年11月掉頭向上,今年1-4月累計產量為2622萬噸,與上年同期持平。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希望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來重振其日益衰落的鋼鐵工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類似“337調查”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近年來早已屢見不鮮,其本質上源于各方貿易利益的分歧,只是不同時期表現程度、形式有所差別。
無論是低端領域的“雙反”,還是高端領域的337調查,寶鋼國際總經理姚林龍認為,“核心還是回到保護本國落后。” 然而,中國鋼企成本較低這一理由在歐美鋼企面前并沒有多少說服力。姚林龍表示,“他們一貫認為的中國鋼鐵業享受政府補貼之類的現象早就沒有了,中國鋼鐵行業早就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了。”
對歐盟采取的一系列貿易保護動作,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說,貿易政策和貿易保護措施不僅無法解決歐盟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還會使產能過剩更加突出,并會更加扭曲市場。
分析認為,面對鋼鐵業困境,歐美都沒有找準“病因”。中國向歐美出口的鋼鐵,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來看,都只占這兩個地區鋼鐵進口的很小部分,試圖向中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無濟于事。以歐盟為例,其根本原因在于鋼鐵業的能源、環境、勞工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在全球鋼鐵業激烈競爭背景下,歐盟鋼鐵企業總體缺乏競爭力,盈利空間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