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順義楊鎮的北京城市學院新校區。京華時報記者張斌攝
從進城上大學到在郊區上大學,在緩解首都壓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今年率先向郊區疏解6600人。北京高校人口疏解的大幕已經開啟。
北京高校多年來為首都建設人才培養做出巨大貢獻,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北京高校再次率先落實,順勢而動。疏解非首都功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如同一個巨大的齒輪,環環相扣,北京高校將疏解與發展結合,扎實推進一場新的變革與質量提升。
新校區內的新生活
11月23日,北京城一場大雪過后已是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位于順義區楊鎮木燕路上的北京城市學院順義校區內,空氣清新凜冽,師生們正在清掃著道路上的積雪。城里還是霧蒙蒙的天空,這里已是雪后初晴,藍天初現。從教學樓10樓向外望去,新校區內是整齊的教學樓,周圍一片靜謐、潔白。
今年9月,北京城市學院順義校區正式啟用。2015級新生和2014級部分老生共計5000余人開始了在順義的大學生活。這所學校也成為此次高校疏解人數最多的學校。
北京城市學院中關村校區在北四環中關村大街附近,校區地處交通要塞,早晚高峰經常造成北四環路擁堵,給周邊交通帶來很大壓力。學校發展也受到諸多局限。
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背景下,位于順義楊鎮職教園區的原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順義一職、汽職三所學校合并入北京城市學院,使本市高校疏解得以成功“破題”。三校合并,5000余名學生進駐順義。
在這所新校區內,擁有1個400米運動場、1個足球場、12個籃球場,還有網球場、乒乓球場、綜合類的健身房。就讀的主要是信息技術類、文化創意類、國際商貿類、現代服務類、城市建設與環境管理及城市交通運營服務類、航空類服務學生和專兼職教職工近千人。
信息系統與管理專業的新生李一碩是地道的北京人,家住豐臺區。今年大一一入學,他就在順義校區學習。離開喧鬧的城區,李一碩發現了郊區和城區的很多不同:“這里的風景特別漂亮,尤其是下過雪之后”。“這里晚上的星星特別多、特別亮,在城里根本看不到”。雖然遠離城區,但是學校的生活設施很齊備,李一碩并不覺得生活有什么不方便。每周四和周五,學校的班車每半小時一趟送學生們去最近的地鐵站,大約2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地鐵。李一碩通常兩個星期回家一次,大約一個多小時就能到家。在學校的時間,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也填滿了他的業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