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東干人嫁女[組圖]

發布時間: 2015-08-31 11:54:2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丁海嘉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東干人 嫁女 丁海嘉

從他塞給我的歷史資料中得知,東干人西遷中亞,來到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877年12月。十九世紀下半葉,我國陜西、甘肅、寧夏一帶的回民,因不堪清廷的統治,奮而起義,經歷了長達15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然而起義被左宗棠帥清兵鎮壓。起義軍殘部被迫分三批,于1877年底敗走中亞一帶,在沙皇行政當局劃定的地區定居下來,加入俄籍,總人數有六千多人,其首領分別為白彥虎、馬大任和尤素甫?哈茲列特。白彥虎率領的隊伍便定居在今哈國楚河流域,現在的“馬三旗”。

第二階段為1881-1883年。根據官方統計,這個階段從中國伊犁地區向今哈國境內的七河省,以及錫爾河省遷徙的東干人,大約有五千多人。兩個階段遷徙的人數約一萬余人。

有資料記載,起義軍向西翻越天山山脈,大雪已經封山,數千人慘死在路上,被暴風雪吞噬。最初,這支外來的群落與本地人也不無摩擦沖突,生存條件非常險惡。所幸的是,通過他們的努力,當地最終接納了他們,沙皇分給他們土地,準許他們墾殖荒地,并免除了他們十年的賦稅。后來,在蘇聯的民族普查中,他們被稱為“東干族”。“東干”是漢語“東岸子”的音譯,“東干人”就是陜西方言“東邊的人”。東干人耕種從國內帶去的糧食、蔬菜種子,辛勤勞動,繁衍后代,如今已逾十萬之眾,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融入到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們十分善于向其他民族學習,在與兄弟民族長期共同生活的歲月里,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東干人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現代化。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中國和蘇聯兩國關系解凍,越來越多的東干人開始了“尋根之旅”。

使館在與國內多次聯系后,終于在1998年收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回復,邀請哈國東干族回民代表團訪問銀川。馬古柏作為代表團的成員,終于回到了令東干人魂牽夢縈的故鄉。

從中國回來后,馬古柏逢人必講,在“娘家”,他參觀了清真寺、學堂、大型商場,還有長城,百姓日子過得太美,城市建設實在太漂亮。

我對他說,“你沒到農村看看?那里許多人生活水平還不如你們。”

馬古柏深沉地回答,“娘家有句老話說得特別好,‘兒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貧',就是這!這是餓(我)的心里話。”

我見他眼里已充滿晶瑩的淚水,抑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對他說,“娘家還有一句老話,‘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聽后,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連聲說,“就是這!就是這!”

東干族這支中國最大的海外移民團體,百余年來與故土音訊隔絕,在漢字已經失傳的情況下,他們艱難地傳承著華夏的文化,崇尚禮儀,堅持使用陜甘方言進行交流。一些華夏文化、風俗習慣和傳統價值觀,如尊長敬賢、重視家庭等質樸的農耕社會理念,在這里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揚,終獲得“中國歷史文化活化石”之美譽。

往后的年月里,我雖離開了哈國,離開了東干人,但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關注他們。這些年來,東干人回娘家的越來越多,他們的后代也實現了回娘家接受教育的夙愿。他們在中哈兩國的各種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促進作用。

在漫長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東干族仿佛像一位被“中國歷史”外嫁他鄉的“女兒”。她聰慧、睿智、質樸、賢良。她早已與“婆家人”融為一體。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樹秀于林。

(作者:丁海嘉 文化部外聯局原駐外參贊)

   上一頁   3   4   5   6   7   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