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生態文明建設50問

發布時間: 2015-05-13 10:27:2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楊多貴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 綠色化 綠色發展

7、什么是生態紅線?

生態紅線是指為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的保護需求,劃定的需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

8、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區四線”是什么?

“三區”是指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四線”是指綠線、藍線、紫線、黃線。綠線是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藍線是城市規劃中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紫線是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界線,以及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界線。黃線是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必須控制的(建筑退讓高壓電線以及城市給水、排水、電信、燃氣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控制界線。

9、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多規合一”是什么?

“多規合一”是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高度銜接統一,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臺上,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等問題。

10、什么是“人類世”時代?

1950年以來人類活動進入“大提速”階段,地球已經進入全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從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到2010年,人類活動已進入“大提速”階段,地球系統隨之發生改變,如溫室氣體水平、海洋酸化、砍伐森林和生物多樣性惡化,且變化的尺度和速度難以估計。人類在全球層面上對這個星球負有新的責任,而1950年左右則是大提速的開始時期。

11、“人類世”時代人與自然情景怎么樣?

在過去的100年里,人類的行為和文化是造成劇烈環境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科學家認為由于人類活動,地球的9個界限目前已有4個被突破,分別為: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損失、土地系統變遷、生物化學循環改變,其中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是“核心界限”,每一個界限的顯著改變都將地球系統推入一個危險的新狀態,如果這兩個極限被持續嚴重超過,很有可能把地球變成另一個世界。

12、全球氣候變暖有哪些危害?

首先,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13、為什么全球溫度上升必須控制在2 ℃閾值之內?

世界科學家們以氣候科學為基礎,采用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的框架,分析比較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預期損失與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之間的關系,得出全球2℃的升溫上限。如果人類繼續以當前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則在未來20年內全球溫度上升幅度就會超過設定的2 ℃閾值。

14、為什么說中國對氣候變暖更敏感?

2015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發表了題為《科學認知氣候 關注氣候安全》的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上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氣候發生了顯著變化,氣溫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攝氏度,變暖幅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高溫、干旱、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增強。本世紀以來,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15、什么是生態服務價值?

生態服務價值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經濟社會系統輸入有用物質和能量、接受和轉化來自經濟社會系統的廢棄物,以及直接向人類社會成員提供服務(如人們普遍享用潔凈空氣、水等舒適性資源)。

16、全球生態服務價值有多少?

美國康斯坦扎等人在測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首先將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分為17類子生態系統,之后采用或構造了物質量評價法、能值分析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影子價格法、影子工程法、費用分析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資產價值法、旅行費用法、條件價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別對每一類子生態系統進行測算,最后進行加總求和,計算出全球生態系統每年能夠產生的服務價值。每年的總價值為16~54萬億美元,平均為33萬億美元。33萬億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們的計算結果是:全球生態系統服務每年的總價值為16~54萬億美元,平均為33萬億美元。33萬億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

17、什么是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的環境經濟政策。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

18、什么是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夠持續地提供資源或消納廢物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空間,其含義就是要維持一個人、地區、國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夠容納人類所排放的廢物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面積。

19、什么是生態承載力?

生態承載力的概念最早來自于生態學。1921年,美國科學家Park和Burgess在人類生態學領域中首次應用了生態承載力的概念,即在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間、營養物質、陽光等生態因子的組合),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高極限。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