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堅持依法理財,強化科學管理,確保完成2013年預算任務
(一)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貫徹落實國家積極財政政策,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財政投資方式,支持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是結合稅制改革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做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資源稅改革等重大稅制改革的前期調研和測算工作。落實自治區促進小微企業、服務業和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二是著力擴大區內需求。抓住國務院《意見》的政策機遇和國家擴大財政支出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適度增加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政府投入,擴大政府投資規模。采取財政貼息、參股、以獎代投等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支持文化、體育、健身等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三是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加大科技重大專項投入,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支持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園區建設,推進沿黃沿線經濟帶和“雙百億”工程建設,改造提升煤炭、電力、冶金等傳統產業,支持發展煤基新興產業、非煤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適當提高部分項目補助標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并提高補償標準。健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草原生態保護后續產業發展。完善城市污水、垃圾處理以獎代投政策,支持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重點工程。
(二)增強縣級財力基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自治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繼續完善財政管理體制,不斷增強縣級財力基礎,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旗縣加強產業培育、城鎮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一是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對優先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對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要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切實保障縣級政府履行基本職責的財力需要。二是繼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我區的獎勵性資金分配規模和提高獎勵系數,建立完善動態保障機制。三是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轉移支付補助。繼續實行對興安盟、烏蘭察布市等困難地區的特殊資金和政策扶持,支持這些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四是政府債券資金分配繼續向盟市、旗縣傾斜。積極爭取中央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重點用于盟市、旗縣保障性住房、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入。五是加強縣級財政管理。指導縣級財政依法強化收入征管,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探索實行績效評價制度,不斷提升縣級財政管理水平。六是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政投融資作用,支持縣域工業園區發展,促進產業集聚。采取貼息和補助等方式,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投入,支持縣域中小企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實財政補貼、稅收返還、資金獎勵等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支持城市公路、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供水、供氣和污水處理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承載產業和服務生活的能力。
(三)整合支農資金,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
認真貫徹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和推進農牧業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強支農資金整合,推進農牧業現代化。一是支持農牧業科技創新。支持現代農牧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廣防災減災穩產高產關鍵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高主要農產品單產水平。二是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支持畜牧業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肉牛、肉羊良種補貼、牧機具購置補貼等惠牧政策,支持建設一批優勢畜產品基地和產業帶。三是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以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為重點,繼續加強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在大中城市、盟市所在地和優勢蔬菜產業帶發展設施蔬菜基地。提高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水平,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四是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繼續增加財政扶貧開發投入,支持連片特困地區、整村推進和易地移民搬遷等扶貧開發工程,力爭實現自治區政府確定的貧困人口減少40萬、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的目標。五是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全面加強蘇木鄉鎮財政重建工作。啟動普通高中債務化解、國有農牧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扎實推進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完善嘎查村級和社區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四)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按照國家“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一是積極支持就業創業。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擴大中小微企業就業容量。落實鼓勵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培訓。充實小額擔保貸款資金,鼓勵群眾自主創業。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工資、津補貼改革政策,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涉農涉牧補貼,支持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增加農牧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三是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以及高中階段學生免學費、免教科書費政策,完善國家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政策,推動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互銜接,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7.5萬套,切實減輕居民教育、醫療、住房等負擔。提高低保戶、優扶對象、五保戶、城鎮“三無”人員等困難群體的生活補助標準,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政策,切實把每一位困難群眾都納入保障或救助范圍。
(五)深化各項財政改革,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強化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狠抓增收節支。在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支持稅務部門依法加強收入征管,應收盡收,同時堅決防止征收“過頭稅”。嚴格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落實財政部免征和取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企業注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費等3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控制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二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繼續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推進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和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規范財政專戶管理,推進公務卡改革,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預算管理,從嚴控制新增資產數量和經費,健全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的機制。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編制,加快基金預算支出進度。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推進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開展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積極推進績效評價管理,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增加績效評價項目。三是抓好支出預算執行管理。及時將預算安排的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和單位,加快專項資金下達進度,盡早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對當年結余結轉比上年增加較多或長年累計結余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部門,要適當壓縮下年度財政撥款預算總額。推進預決算公開,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不斷增強預算的透明度。2013年自治區本級所有非涉密部門都要公開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以及行政經費支出統計數。四是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并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加快形成統一規范公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五是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督。建立健全保障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特別是民生政策有效落實的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日常監督,逐步建立預算監督信息共享和情況反饋機制。加強對廉政風險防控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建立健全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逐步形成規范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切實防范財政風險。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自覺接受人大、審計監督。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緊密聯系財政工作實際,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到財政發展改革各方面,認真落實本次會議對財政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努力完成2013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自治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