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五)著力增強內生動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啟動城鎮化“提質加速、城鄉一體”行動,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一是科學編制城鎮化規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規模結構,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魯南城鎮帶建設,推動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城市群協調發展。合理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推進擴權強鎮,建設新市鎮。引導和規范新城、新區健康發展。二是推動城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把產業創新作為重要抓手,支持濟南、青島等中心城市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做大規模,提升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立足發展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壯大經濟實力。三是提高城鎮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完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安排投資990億元,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防汛、供氣、供暖、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與改造,城市和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2.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四是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好“百鎮建設示范行動”,抓好國家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推動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
(六)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努力建設美麗山東。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生態山東建設,為城鄉居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一是強力推進節能降耗。繼續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動企業節能管理創新。實施節能科技提效工程,抓好200個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產業化項目。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做好小火電、水泥、鋼鐵等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二是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嚴格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措施,推進電力和水泥行業脫硝工程建設。深入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00平方公里;抓好環湖沿河沿海生態帶建設,南水北調干線水質達到國家確定的水質目標要求,推進新一輪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制定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建立應對霧霾天氣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開展清潔生產示范園區創建活動,推廣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和工藝,新增清潔生產審核單位1000家以上。抓好工業三廢、礦產資源、再生資源、農林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力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3.5%以上。四是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出臺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考核辦法,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新增建設用地征收轉用限批制度,提高未用未供土地利用效率。規范礦產勘查開發和礦業權市場交易行為。
(七)著力深化重點帶動,促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拓展區域發展空間,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是提升藍黃“兩區”發展水平。準確把握“兩區”建設階段性特征,在打造產業集群、培植特色園區、開發未利用地等方面,盡快形成新亮點。管理運營好“兩區”建設專項資金、黃河三角洲和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抓好20個海洋特色園區和高效生態產業園建設,推進“四區三園”和四大臨港產業區建設,力爭新增入駐企業100家。出臺推進黃三角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意見,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產業科技示范工程試點企業擴大到38家。建立省級土地指標交易平臺,確保開發未利用地20萬畝。搞好黃三角規劃實施中期評估成果應用,開展藍色經濟區規劃實施中期評估。二是培育重點區域發展新優勢。扎實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工作,全面推開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和青鋼搬遷。強化省會城市核心地位,出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濟萊協作區及相關區域協作的文件。推進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支持青島率先科學發展。做好中原經濟區規劃政策和重要事項爭取落實工作。制定建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出臺促進沂蒙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政策,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推進棗莊、淄川、新泰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三是開創縣域經濟發展新局面。加強對推動縣域科學發展整體提升綜合實力的意見落實工作的督查,支持經濟發達縣與欠發達縣共建園區,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制定縣域經濟發展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扎實做好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三峽庫區和東西扶貧協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