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工作重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發展格局,啟動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做好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規劃工作,制定好工作推進方案。按照形成多點多極支撐的目標,省和市(州)要進一步優化完善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國土利用等規劃體系,研究制定支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的差別化政策。
構建多點多極支撐,著力次級突破是重點。制定著力次級突破的規劃,指導生產總值在千億元平臺的市(州)制定加快追趕跨越的實施方案,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產業項目布局、交通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求重點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初見成效。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進天府新區起步區和產城一體化建設,加快啟動重大項目,吸納聚集一批跨國公司、優勢企業和創新研發機構入駐,重點發展現代高端產業。在夯實底部基礎方面,要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探索擴權強鎮改革,支持一批經濟基礎較好、產業支撐較強的縣城和重點鎮加快發展。
建立健全區域自主合作機制,建立完善區域經濟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推動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市(州)間的雙邊、多邊合作。建立省級層面協調機制,統籌生產力布局,協調解決經濟區和城市群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堅持投資拉動,擴大有效消費需求
穩增長的關鍵是穩投資,務必繼續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加大投資工作力度,促進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共同發力,確保全年完成投資2萬億元以上。投資工作重要的是把握重點投向,主動對接國家公共投資重點方向和產業政策導向,加大對重大基礎設施、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民生和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自主創新等領域的投入,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特別是切實落實國家促進民間投資“新36條”及實施細則,優化民間投資服務,解決好政策遞減弱化、截留梗阻問題,釋放民間投資潛力。
加大投資關鍵是抓好項目工作,特別是抓好能拉動即期增長、又蓄積發展后勁的重大項目。我們將突出抓好全省500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4360億元以上。在交通建設上,加快在建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雅康高速等重點交通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實現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積極有序推進岷江港航電工程建設;努力實現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等鐵路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成都新機場前期工作。在水利建設上,抓好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等重點水利項目建設。在產業項目上,加快四川現代商用車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在項目組織工作上,重點解決好資金保障、土地供應、能源保障等問題,為項目推進創造良好條件。
消費對促進經濟增長具有基礎性作用,必須堅持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著力挖掘城鎮化進程中農民轉市民的消費需求,釋放城鄉消費潛力。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新的消費熱點,鼓勵節能環保產品消費,促進旅游休閑、文化教育、健康醫療、家政養老消費,合理引導住房、汽車等消費。積極保障市場供應,加強價格監管,努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嚴格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加強農貿市場、冷鏈物流、寬帶網絡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布局,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改善消費環境。
三、強化產業支撐,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業支撐是經濟增長的實質性支撐,是解決就業、培育財源的重要基礎。高度重視產業發展是過去發展實踐的經驗,也是政府工作將始終堅持的重點。
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制定實施優勢產業培育方案和支持政策,在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上扎實開局。加快創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重點培育發展502個戰略性新興產品,新遴選培育200個左右產品,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爭技術改造投資達到4600億元,技術創新投資增長18%。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努力催生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和經營業態。有序淘汰落后產能,著力化解過剩產能矛盾。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支持德陽重大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十二五”倍增計劃,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實施工業品牌戰略和質量提升工程,繼續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等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強工業發展的要素保障。
服務業充分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擴大就業的最大容納器,堅持推進服務業大發展。啟動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工程,組織實施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建設西部物流、商貿、金融中心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成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發展壯大成都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服務網絡和服務產品向鄉村延伸,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發展物聯網、云計算、文化創意等新型服務業。豐富創新旅游產品,加強旅游宣傳營銷,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實現旅游總收入3500億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組織實施350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力爭帶動實現產值3000億元以上。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能力建設,活躍技術交易市場,積極吸引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在川轉化,力爭全省技術交易額增長20%以上。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和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支撐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加快綿陽科技城建設,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培育15家綜合競爭力居國內前列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探索建立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支持企業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增強綜合競爭力。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大智力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帶動的投資和消費巨大,今年要切實在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邁出新的步子。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依托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城市促進產業,確保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以上。
強化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加強公共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優化城市功能與環境質量,新建公共服務設施要達到國家建設用地標準的要求。強化城市產業支撐,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新城區。全面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按照建立城市經濟共同體的思路,科學規劃“四大城市群”發展。引導一些產業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提升交通軸線等級質量和帶動作用,推進城市之間基礎設施共享、產業分工協作、城市功能互補,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強化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啟動小城鎮試點示范工程100個,為農民低成本就近轉移創造條件。
以城帶鄉、城鄉一體是新型城鎮化的顯著特征,必須加快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統籌安排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促進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探索建立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機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變革推進機制。繼續抓好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省內梯次改革試點,推動統籌城鄉試點示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