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ㄈ┲μ嵘青l建設管理水平
完善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完成《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編制和上報工作,做好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的編修。加強對重點地區的規劃管理,科學編制軌道交通、供電、供水、環衛、人防、水系岸線等專項規劃。完成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和科學城為核心的東部山水新城總體規劃。優化花都、增城、從化城市副中心規劃,輻射帶動鎮村協調發展。完成市級重要景觀街區、道路、節點的規劃編制,深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加強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更好地形成人口、產業、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城市空間格局。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推進全國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試點,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土地市場體系。創新土地儲備機制。實施差別化和節約高效供地政策,優先保障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大產業、重要民生項目用地和農村集體征地留用地需求。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加強集體閑置土地、低效用地的盤活處置力度。用好城區關停工業企業的土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三舊”改造的規劃管理, 完善各類歷史用地手續,大力推進“三舊”改造?! ?br/>
加快建設戰略性基礎設施。集中力量推進空港、海港、陸路交通、信息主樞紐、生態體系、市政設施、能源保障等12類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建設,建成南沙港糧食及通用碼頭。爭取貴廣、南廣鐵路廣州段全線通車。加快建設南部、東部和北部綜合交通樞紐,積極推動穗莞深城際、佛莞城際、廣佛環城際等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加快地鐵六號線、七號線、九號線、廣佛線廣州段建設進度,盡快啟動新一輪地鐵線網建設。推進一批高快速道路建設,建成增從高速、廣深沿江高速廣州段二期。大力推進兆瓦級發電、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天然氣高壓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保障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按照標準化、常態化、網格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要求,全面創新城市管理。實施“天網工程”,建立統一聯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力度,規范市場管理。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加大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聯合執法力度,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深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大力強化公交優先,推進城區交通改善措施,重點整治27個交通“黑點”,提高道路暢通水平。多措并舉改善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依法查處違法建設和違法廣告招牌。持續整治“六亂”,進一步提升環衛保潔水平,做好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規范工地施工和泥頭車運營管理。加大城市管理立法和綜合執法力度,提高文明執法水平。
?。ㄋ模┲ν七M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建設智慧城市。以智慧型基礎設施為根基,建設高性能寬帶信息網絡,加快推進“光纖到戶”工程,籌建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和國際云計算中心。以智慧型技術為主干,推動高端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開展物聯網、云計算等關鍵技術攻關。以智慧型產業為骨架,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打造網絡商都,建設中國軟件名城。以智慧型應用為目標,初步實現公共安全、電網、地下管線管網、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程招投標等城市管理智能化。推進交通、醫療、社保等民生項目智能化。推進天河智慧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新區等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在各區(縣級市)開展智慧社區、智慧鄉村、智慧樓宇等試點工作。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推進戰略性創新平臺引進和建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集群,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扶持創新型骨干企業發展,組織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培育珠江科技新星,開展重大國際科技合作,推進科技金融創新,集聚創新資源,全面提升城市創新能力。
打造國際創新人才高地。加強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拓展留交會功能,打造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第一品牌。積極開展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實施萬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引進海外人才來穗創業紅棉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和人才特區計劃,進一步做好僑務招才引智工作。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提高全社會科學素養,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發展環境。
完善開放型城市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6%以上。全力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加強與新加坡的合作,開展知識經濟創新發展模式試驗,力爭落成一批高端項目。推進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與健康研究院擴建工程、中國科學院廣州技術研究院二期、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廣州科學城的功能開發,高標準建設廣州國際創新城、廣州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廣州國際科技孵化基地、廣州國際生物島。發展重點領域的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企業設立技術中心,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立科技創新風險保險機制,擴充和運用好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擔保等科技金融平臺,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創新型企業。加大專利申請資助和專利產業化引導投入,實施“保護知識產權市長獎”等激勵政策,嚴厲打擊侵權違法行為,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氛圍。
?。ㄎ澹┲ν七M南沙新區開發建設
高標準做好新區規劃。遵循“科學開發,從容建設”的核心理念,突出以人為本,宜居優先,處理好新城與老城、南沙與橫琴和前海、南沙與周邊地區、南沙與港澳的關系,推動完成《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編制城市、產業、土地、交通、人口、生態等專項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培育以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高地,將南沙新區打造成為服務內地、連接港澳的商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臨港產業配套服務合作區、華南國際港務中心。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使南沙新區成為國家實施海洋戰略的重要基地。積極探索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打造高品質嶺南水鄉之都,建成粵港澳全面合作綜合示范區和優質生活圈,努力建設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和面向未來的理想城市。
大膽先行先試。充分發揮南沙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范區的優勢,推動與港澳的合作發展,率先形成與港澳接軌的營商環境。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創新南沙新區的開發模式。大膽借鑒港澳等先進地區的管理機制,創新現代社會治理結構,開展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試點。創新政策體系,推動南沙新區立法,為南沙新區長遠發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扎實做好起步區建設。圍繞60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積極開展全球招商,大力引進高端優質項目。完善公共交通線網、高快速路、疏港鐵路和海港、河港、航道等基礎設施,打通連接珠三角周邊城市和港澳地區的交通節點。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增強城市服務功能。開展低碳經濟、智慧城市、生態城市試點,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工程建設,使起步區成為南沙新區開發建設的示范。
(六)著力構筑嶺南特色的生態城市
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加快廣州市環境監測與預警中心建設,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將PM2.5指標監測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強化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的升級改造與運行管理,加大石化等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力度。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加強機動車污染源頭控制,全面實施國Ⅳ標準,嚴格執行黃標車限行措施。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繼續深化餐飲業和工地揚塵污染控制,努力削減各類大氣污染物排放。
深化水環境治理。建設大江大河防洪、防潮減災體系,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和治理,推進江海堤防加固達標建設,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城鄉供水應急備用水源、花都北江引水工程和中心城區北部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加強備用水源管理。加強重點污染源、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建立地表水環境長期動態監測系統,推進重點水庫入庫河流水質監測。加快河涌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基本完成東濠涌二期、荔枝灣涌三期大地涌段工程。大力整治“水浸街”。完善截污管網,年內全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9%以上。啟動建設5個新湖、5個公共沙灘泳場,建設水上綠道。打造珠江、增江、流溪河、濱海岸線景觀,凸顯嶺南水鄉特色,建設生態“水城”。
加強廢棄物處置和利用。大力開展環保宣傳,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規范餐廚垃圾集中收集、運輸和處理,實現建筑廢棄物規范管理。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從源頭推進垃圾減量。創新垃圾處理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垃圾處理。加快李坑、興豐等垃圾填埋場、發電廠、綜合處理廠和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建設,籌建番禺、南沙、花都、增城、從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蘿崗固體資源再生中心,力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零增長,危險廢棄物處置率保持100%。
提升城市森林綠化水平。完善森林、綠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沿海防護林等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切實保護古樹名木,構筑“一屏四片”生態屏障和“三縱五橫”生態走廊,促進生物多樣性。著力推進城市綠化美化和森林資源保護五大工程,建設好239萬畝生態公益林。推進環城森林、組團綠化隔離帶等生態景觀林帶連接貫通,確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1.66%以上。實施花園建設計劃,每個區(縣級市)興建一個以上花園。實施城市主干道、人行天橋、建筑物天臺、主要標志性建筑周邊綠化美化。完善綠地系統和城市綠廊花廊建設,推進社區公園建設,推廣種植鄉土樹種及彩葉和開花植物,形成森林圍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四季花城的嶺南園林景觀,彰顯“綠城”和“花城”風采。
開展生態城市建設試點。按照“一年試點先行,三年全面鋪開,五年初具規?!钡膶嵤┎襟E,每個區(縣級市)建設一個不同主題的生態示范區。增城、從化、花都重點建設生態田園城市示范區和生態旅游度假示范區,海珠重點開展萬畝果園濕地保護區建設,番禺重點開展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區和水上綠道建設,三個國家級開發區重點建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中心城區重點建設生態型社區,東部山水新城和南沙新區重點建設生態新城示范區。
?。ㄆ撸┲ν苿映青l一體化發展
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大力推進從化萬花園、南沙都市農業產業園、增城小樓人家、花都“花之都”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重點建設水稻、蔬菜、水果、花卉、水產5個萬畝示范基地和1個百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大力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等新型農業產業化模式,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深入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立市外供穗“菜籃子”生產基地,加大農超對接力度。加快發展種子種苗產業、觀光休閑農業和生態農業,拓展農業功能。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業風險保障體系。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維護農產品市場穩定。
實施美麗鄉村行動計劃。完善全市村鎮規劃體系,合理安排農田保護、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鄉村空間布局,著力保護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實施名鎮名村工程,市重點推進3個名鎮、4個名村建設。推進村莊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鎮保潔和綠化水平,增加農村休閑度假功能,打造優美宜居的都市鄉村,引導和推動城鄉生活雙向互動。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實施農村基礎設施“五網”升級工程,全面完成新一輪1200公里村道建設任務。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北部山區43個貧困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快山區農村光纖入戶,提高山區農村無線通訊服務質量。推廣城鄉生活垃圾統一收運處理,加快普及無害化糞池和衛生廁所。繼續推進農村“光亮”工程二期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建設農村公共服務站,實施面向農村地區學校的“名校對口扶持工程”,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就瓿?5所中心鎮醫院、鎮衛生院和370個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構建農村30分鐘醫療服務圈。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普及“農家書屋”,擴大農村“十里文化圈”覆蓋面。加強農民就業技能培訓,每年培訓新型農民8000名。
完善城鄉一體化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平臺,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和集體林權“四權”合法流轉。進一步完善農村征地補償制度,完成兌現農村留用地歷史欠賬,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權益。整合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市內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增強貧困鎮村脫貧奔康“造血”功能。全面完成廣州與梅州、陽江、茂名對口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任務,做好援疆援藏等對口支援工作。
(八)著力提振廣州城市精神
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文明無止境,創建不停步。進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建設的長效機制,實現文明城市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推動文明城市建設活動向鎮村延伸、向深層次拓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新時期現代城市人文精神。發揮輿論在弘揚正氣、揚善抑惡和道德倫理建設中的引導作用,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倡導社會志愿服務和愛心互助,積極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知榮辱、講道德、促和諧的文明風尚,整體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大力弘揚嶺南文化。建立多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深入挖掘、整合和利用嶺南文化資源,重點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南越國歷史文化、近現代革命史、華僑文化、宗教文化、廣府文化和古城中心區文化品牌。按照“一山一江一城八個主題區域”的整體保護框架,加強對全市48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控制,重點加強長洲島、黃埔古港古村、沙灣古鎮、南海神廟、十三行、從化廣裕祠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做好傳統歷史建筑、特色商業街等保護利用。鼓勵嶺南文藝精品創作,大力扶持粵劇粵曲、廣東音樂、嶺南美術的發展。保護發展民俗文化,重視對“三雕一彩一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扶持、保護和傳承。科學設計和規劃建設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打造一批具有廣州風格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城市魅力,展現城市精神。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廣州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農村電影放映、文化消費補貼等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建設廣州博物館新館、農民工博物館、南粵先賢館、“團一大”紀念廣場等重點文化設施,辦好中國(廣州)星海國際合唱錦標賽、羊城國際粵劇節、中國音樂金鐘獎等重點文化節會活動。加強文化產業政策扶持,建設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區,推進廣州國際媒體港、廣州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傳媒出版、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創意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