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入世十年是中國銀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總資產107萬億元,是入世時的5倍;銀行業盈利8000多億元,而2002年以前多為虧損。工、農、建等三家國有商業銀行躋身世界銀行十強,其中工行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
入世十年來我國銀行業發展情況
2010年我國銀行業資產結構
“入世十年,中國銀行業并沒有受到外資銀行的巨大沖擊,反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合作中日益強大。”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戰略投資者合作團隊主管張興榮說。
在入世談判中,大家普遍擔心銀行會在入世后被沖垮。但十年過去了,外資銀行的到來不但沒有擠壓國內銀行業的生存空間,反而促進了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截至今年前3季度,我國銀行業的總資產達107萬億元,是十年前的5倍,而且不良貸款率從入世之初的23%,下降到1%左右。
“即使在小微客戶和草根融資領域,通過與外資銀行的互利合作,中國銀行業也能將國際領先的服務帶到廣大縣域和農村。”張興榮說。以中國銀行為例。2007年7月起中國銀行邀請淡馬錫專家協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有別于傳統模式的中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自試點以來已經推廣至30個省市區;雙方作為合作伙伴正在積極創新農村微型金融業務模式,已創辦12家村鎮銀行。
入世十年來,中國銀行業進行了一系列深層次改革,銀行業整體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讓銀行從業者感到自豪。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歐美金融百年老店先后倒下,而中國銀行業仍然保持著平穩健康發展。“這是中國金融業自身改革與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共同作用的結果。”張興榮說。
十年前,銀行機構普遍公司治理薄弱,經營管理粗放,案件頻發,聚積了大額不良資產,一些瀕臨技術性破產。當時多數海內外投資者并不看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入世后,以中行、建行股改試點為開端,中國銀行業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股改后的中國銀行體系日益健康,中國銀行業市值和盈利水平名列全球銀行業前列,越來越多的銀行受到國際資本青睞。
2005年,中國放開了外資銀行入股中資機構的限制。“對手其實是朋友。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引入,為中國銀行業提供了難得的參照體系,起到了示范、激勵、交流的作用,在互利共贏的合作過程中,中國銀行業提升了國際競爭能力。”張興榮說。
入世后,中國銀行業面對互相交融的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走出去”步伐開始加快。“中國銀行業走出去得練好內功,首先要提高海內外一體化服務能力和全球風險管控能力,要遵守國際慣例、參照國際銀行業的最佳實踐。其次要前瞻性地培養全球化經營管理人才。此外,除了自行在海外設網點外,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試水并購、合資等項目,逐步提升國際化資本運作及管理能力,擴大海外服務覆蓋和品牌影響力。”張興榮說。